当然,大明人才济济,青史留名的火器专家此时可不止毕懋康一位。但问题是,与之其名的另外两人,眼下都已经呵呵了。一个孙元化,当时因为清流物议的裹挟,再加上崇祯皇帝本人一时上头,已经被砍了脑袋;另一个著名西学家,对火器也颇有研究的徐光启倒是颇受重视,可惜他老人家崇祯二年就致仕了,没过多久更是直接驾鹤西去,朱由检也没辙,他现在可没有把人复活的能力,至于以后,那就要看这个系统给不给面子了。
另外两位倒是没有以上三位那么重要,不像他们一样可以帮助朱由检爬科技树,但他俩对于朱由检未来的朝堂和地方布局至关重要。
沈廷扬,字季明,号五梅,南直隶苏州府崇明人。著有《海运书》五卷并《海运图》,时任内阁中书舍人,家境殷实,是明末“漕粮改海”的提出者和坚定的支持者。而其背后的势力据后世考证乃是当时与郑芝龙并称“南郑北沈”的沙船帮,在当时基本上垄断了国内长江入海口以北海面上的所有运输业务,因此得以积累起相当庞大的家财。
当然,比起郑芝龙一家独大的海盗兼走私商团伙,沙船帮的结构要松散的多,沈家更像是其中的大股东而非绝对的所有者。而他的存在,将是朱由检对辽东战事后勤方面最为关键的一环,同样的,朱由检也可以利用他撬动如今已经蜕变成大明肿瘤的漕运集团,从而彻底将皇权的触角重新伸入地方。
而最后一人,张同敞,字别山,湖北江陵人。后来以荫补中书舍人,历史上同样是抗清名臣。
而对于朱由检来说,这个人姓甚名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身份。
当然,有聪明的人应该都能猜到。毕竟这个姓氏和这个籍贯结合在一起实在是太有名了。
此人的曾祖父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张江陵,被称为大明第一相、执政十年,力行改革的万历帝师、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
之所以要找他,一方面是要借助张居正的牌面推行改革,另一方面也是借着张居正的牌子打压言官尤其是清流。
要知道,张居正平生执政最讨厌的就是这帮成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嗡在边上转来转去叽叽喳喳搅风搅雨但就是屁事不干美其名曰清流的言官。
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讨厌,毕竟自嘉靖年间的张骢开始,一直到王锡爵为止,前后上百年近十位首辅都是将言官视作自家狗腿子,在执政期内将言官收拾的服服帖帖屁都不敢放一个。这个惯例直到以顾宪成、杨涟为代表的所谓东林清流再次起势,首辅方从哲又有些畏惧舆论才算被终结,此后党争愈演愈烈,基本就和丑国在野党反对执政党、执政党攻击在野党一个套路,不懂的请自行参照丑国政坛现状,本书就不展开分析了。
而眼下朱由检准备的一系列措施,一旦全部推出,他必然也会像王安石、张居正一样落入文官团体人人喊打的局面,这个时候有一面大旗挡在前面,终归是要好一些的。
至于他还有个安插进文官团体的棋子……朱由检表示你小子就自求多福吧。反正历史上最终陈新甲也可以算是因为崇祯被文官喷的恼羞成怒之后杀他泄愤才死的,眼下又不会危及他的生命,就当时锻炼心理素质了。
“如果连这一关都抗不过去,以后怎么跟在朕后面当核心领袖、从龙元勋?”这么一想,朱由检顿时就感觉心里熨帖自然多了,也就将要和陈新甲这个倒霉孩子商议一下透个风的事情抛诸脑后。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