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脆悦耳的蹄声回响在自己的耳边,好似动听的乐曲,而目力所及,远山凝碧,草木繁盛,在和风吹拂中舒展有致,蔚为壮观,凌翊心中蓦然生出顾盼自雄之情,忽然觉得现在的自己真如那些青史留名的雅客一般。
面容逐渐欣然的少年没有思考过,传闻中孤迹峰为国中十六名山之一的雁鸣山主峰,其上存有历代人文墨客留下的真迹,在这暮春时节,理应游人如织才是,却为何自己沿途行来,并不见有人前往?
与此同时,他也未曾留意,在控缰转向之际,先前那些因听闻吟诵声而对其注目的人们,脸上的神情或多或少都有些古怪,仿佛并不想让这位瞧来不同寻常的年轻人独自往孤迹峰。
现下的凌翊只觉得微风阵阵,袍服鼓舞,通身舒泰,周遭风物堪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很是宜人,数日以来萦绕在自己心头的沉郁几乎为之一空,只可惜自己此行并非专为游山玩水,尚缺一壶美酒、两碟精食。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间已过了近半个时辰,虽然民间有望山跑死马之说,但随着距离不断拉近,孤迹峰已经能被清楚明白地看在眼中,看着颇为秀丽的峰头,凌翊脑中念头此来彼去,如潮水起伏。
据他所知,这座孤迹峰上的前人留迹何止数十上百,其实不应以孤迹为名,但其中最为珍贵的,乃是一块残碑,相传雕刻的是千年前天下文宗尼山先生的手迹,盖因自古至今少有人能与这位夫子并称,而那石碑经历千年风霜雨雪而不毁,极为难得,这才有此名。
凌翊自小倾心于文墨典籍,对于孤迹峰早已闻名许久,今日能够有机会亲入其间,满怀的期待和向往毋庸赘言,纵然前方道路不知为何越来越窄,甚至不知何故,多了几分荒凉之意,也没能让他止住向前的势头。
数十里路程说来并不算近,幸而有坐骑代步,直至凌翊赶到孤迹峰下,也还算是神完气足,绝无疲惫神色。
鉴于不便驱驴攀登高峰,既见地势逐渐升高,凌翊终于轻轻吐出一口气,准备下骑单身徒步独行,暗中低语道:“说来是要行万里路,但自从离家远走,路上倒多半仰仗这头驴子,这要是传扬出去,想必会有人说我言过其实罢?”
事有凑巧,方甫下得驴来,尚未找准应当将这坐骑栓系在何处,凌翊耳中忽然听得一声女子娇呼传来谁来救我一救?
这六个字突如其来,少年虽不知言语者究竟是谁,更不晓得其人有怎样的经历,但依稀辨认得出,音中似有几分恐惧之意,几分急切之情,且发声之处离自己不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