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赤裸裸的实力的差距。
这是明明白白的硬实力碾压。
麦克莱德·肯尼迪并不感到气馁,更不会不服。
他一直都承认自己在政治斗争跟说话艺术方面不如马克·米莱跟布鲁克林·李的。
这没什么好不服的。
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争先。
就像他能在五秒钟之内杀死布鲁克林·李跟马克·米莱,并且确保他们的血不会溅到自己身上一样,论动手能力,再来十个马克·米莱跟十个布鲁克林·李,他都不怕。
都是一个道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没什么好不服的。
硬要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去比较,还非要想要能赢对方,麦克莱德·肯尼迪是做不出这种事来。
因此,在被布鲁克林拿话困住后,麦克莱德·肯尼迪没有丝毫的负面情绪,他只是在想该怎么继续这场谈判。
这是他的任务,也是他的未来。
参谋们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吸血虫们正磨刀霍霍准备加入欧洲的屠宰盛宴。
大家都很忙。
于是2:1。
军方做出决定,尽快处理好纽约的事情,让布鲁克林加入计划之中,好好履行好他的责任跟义务。
为了让计划顺利,不要再节外生枝,军方认为可以适当地做出让步。
这也是派遣来谈判的是麦克莱德·肯尼迪这个中校而不是其他什么更高层或话语权更重的人的原因。
争端到此为止,就限制在这个范围内,就在这个级别范围把事情解决了。
可布鲁克林却不愿意。
他辛辛苦苦付出那么多,折腾这么大一摊子,你告诉我就这?
中校?
中校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档次?
他要跟更高层的人对话。
他要把事情范围扩大,扩大到他满意的程度。
至少也得回本儿。
当然,布鲁克林这些要求并不是盲目提出的。
他是通过前面的谈话,得出的结论。
麦克莱德·肯尼迪的出现跟他亮出的底价,还有他的军衔,都说明了军方想息事宁人了。
如果再联想到华府发生的事情,这个推测就几乎是铁一般的事实。
麦克莱德·肯尼迪并没有思考太长时间。
这种面对面的谈判也不可能给人太长时间思考,保持沉默。
这种谈判考验的是人的临机应变能力跟话术,更考验心智心性。
可以反应迟钝,可以笨嘴拙舌,但首先要心态稳,稳如老狗。
“这是底线。”
麦克莱德·肯尼迪指了指被自己压在下面的文件夹,道
“不管是谁,都不会发生改变。”
马克·米莱满脸惊讶,伸长脖子探出上半身来往桌上猛瞅,一副‘是这样吗?我才知道’的表现。
麦克莱德·肯尼迪用手指将文件夹往离远马克·米莱的方向推了推。
马克·米莱重新坐回去,一脸的唏嘘感慨。
“原来是这样,我都不知道……”他两手一摊,冲布鲁克林做了个无能为力的动作“我只负责纽约这边的事情,对这件事,我都没听到风声。”
马克·米莱就像一条滑不留手的泥鳅,立即撇清自己的关系同时,还不忘卖布鲁克林个好,顺便继续挥舞锄头努力给麦克莱德·肯尼迪挖坑。
是吗?是这样吗?谁来都没用?我没听说过哎!
布鲁克林看了一眼马克·米莱。
这个糟老头子是真的坏!
自从跟自己决裂后,他的选择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像样的收获。
相反,随着自己跟军方开战,扯裤衩,戳眼睛,踹下体,挠胳肢窝等一系列手段搞得军方不上不下以来,马克·米莱反而因为身份问题以及曾经在纽约事件中积极促成双方合作的原因,被看做了是他的人。
马克·米莱跟自己决裂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跟态度,属实是抛媚眼给瞎子看。
军方对马克·米莱的媚眼视而不见,反而抓着他的过去穷追猛打。
这个糟老头子吃了不少苦头,地位不说一落千丈,五百丈还是有的。
这次因为麦克莱德·肯尼迪的突然出现,马克·米莱被迫跟自己临时‘组队’,竟然表现的异常活跃跟积极。
如果不是充分了解马克·米莱的为人,布鲁克林差点儿就以为这老货是怀念以前跟自己合作的日子,幡然醒悟了呢。
可惜现实是冰冷的。
马克·米莱表现这么积极,锄头挥舞得都冒火星子了,不是因为怀念过去,更不是怀念跟自己配合的日子,而是因为相对于布鲁克林来说,他更急迫。
就像某一时间段跟总统先生谈判时那样。
谁急迫,谁就天然处于下风,就得多付出一点儿,主动一点儿。
马克·米莱表现的就十分主动,主动得麦克莱德·肯尼迪都忍不住看了过来,一双蓝色的眼睛静静地凝视着他许久,仿佛是在向马克·米莱发问:把我搞下去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随便拿出一份没有经过仔细阅读的文件就要求我签署。”
布鲁克林摇摇头,无视这两人的深情对视,语气莫名地说道
“这是法律意义上的胁迫,即便我签了字,它也不具有任何法律效益。”
“基本上依旧等同于先给我看协议内容,等我看完,主观上同意后再签字。”
“这么折腾,有什么意义吗?”
布鲁克林挥了挥手。
他现在穿着的是法袍,袖子较之正常的衣服而言显得有些宽大,挥动间带着风。
他在提醒麦克莱德·肯尼迪,他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他是法官。
在当法官之前,他是全纽约最优秀的律师!
实际上这份协议根本不具有法律效益——即便按照布鲁克林的说法,先给他看,再签字,它同样不具备法律效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