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乡长今年37岁了。对于一个90年代初上大学的大学生来说,这升迁速度算慢的了。

不过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三年,看起来还有往上爬的机会。

怎么爬?

除了资历,还得靠政绩。

找关系、托人帮忙、拉下脸向上级申请,他能想到的办法全用了,最后靠远在香江的大学室友,帮他联系上了古仔,接洽了捐建希望小学的事。

本来就打算建一座的,建在石竹村和邻村交界的地方。

这里离乡里有接近一个小时的车程,附近几个村子的学生们去乡里上学确实不太方便。

更重要的是,新规划的省道,很有可能经过这里。

建起来以后,就是活生生的招牌。

“天时”+“地利”,只要再取得领导和捐建方的支持,也就是“人和”,那这事就能完全敲定下来。

可他往上的报告还没开始写呢,就有人提问题了。

“小学合并的事……”冯乡长斟酌了一下用词,在县领导的注视下,硬着头皮解释道:

“可能外地有这样的趋势,但在我们乡,乃至我们县,应该暂时没有这样的计划。”

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适时的点了点头。

是这样吗?

叶梁开始回忆。

他回老家的次数确实不多,回来的时候也不会关注学校的事。

如果古仔真的在乡里捐了一所小学,自己会不知道吗?

好像还真有可能……这位实在是太低调了。

不对啊,如果真是这样,自己表哥后面去开校车,肯定会知道啊,也肯定会告诉自己。

就是之前那位怒刚导演的表哥,大概在18年前后,他因为勇救落水儿童上了报纸,县里帮他安排工作,就是在乡里唯一的小学当校车司机。

那时候,乡里肯定只剩一所小学了。

这么看来,古仔这学校,要么最后黄了,要么就是被合并了。

叶梁抬头看了看眼前的领导们,也不全是大腹便便的秃头领导啊,这事应该还有的商量。

“这个,我只是随口一说,各位领导不要介意。”

冯乡长深深的看了叶梁一眼。

随口一说……

这位香江来的古先生,要是真听进去,改了主意的话,可不是一句“随口一说”能解释清楚的。

他正打算顺着叶梁的话,往下聊一聊学校选址的事,突然又听到刚才的年轻人开口说道:

“但是我还是觉得,学校最好还是建在乡里。原因有三点。”

叶梁已经打定主意,把话说透。

以后,古仔还会捐上百座学校,如果他每次都能按今天自己说的,把学校的选址考虑清楚,才能把“助学”落到了实处,钱也花的不冤枉。

“第一点,生源问题。建在乡里,就意味着拥有了全乡的生源,而不会局限在附近的几个村子。”

“这一点,大家现在可能还感觉不到。但是说实话,和我同龄的、那些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小伙伴们,他们很少会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他们会去县里、市里。他们的孩子,自然也会去别的地方上小学。”

“未来,还在乡里小学读书的孩子,肯定是会比现在小很多。”

叶梁说完以后,没有急着说第二点,而是看向在座的其他人。

有没有人要反驳的?

副县长开口了。

“小叶考虑的很有前瞻性啊,但是请古先生这边放心,在我们县,所有由社会爱心人士捐建的小学,县教育局这边可以保证,让学校能在全乡、乃至全县范围内自由招生。”

言下之意,生源肯定没有问题。

叶梁笑笑没说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