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明说,可是赵父那对大宋是绝对的忠心,对大宋的官家那是绝对的关心。
赵明诚自然而然受这种氛围的影响。
保住大宋,维护现有的一切。这是赵明诚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
没有宋朝的皇帝,哪有他们赵家一家人的幸福和快乐。
等大门一开,监门核查完身份,众考生签了姓名,依次入场找自己的位置。
赵明诚在一众人里一眼瞧去最年轻的那个,院子见了不由得笑眯眯捋须问,“小郎君是哪家的公子?”
“等中了院子就知道了。”
“好大的口气,好好好,我等着揭榜的那天见到你。若是中了,你可见就是探花郎了。”
探花,唐朝传下来的规矩。皇帝会在科举之后举办游园会,届时挑选两个最年轻长相最英俊的人做探花郎,给众进士敬酒,赐花。
这个习俗一直保持下来。
众人进了贡院,各自找位置坐了下来,没人单独一个小隔间,够自己吃饭睡觉答题用。
赵明诚一到考场就躺下睡觉。
赵思诚却主动和外乡赴汴京科考的秀才们搭话,他本就天性活跃,挨个儿询问了他们的姓名,家住何处。
因为这并非考试时间,没有考官和禁卫看守,还有人没有到齐,举子们可以随意的交谈,赵思诚便利用这段黄金时间做些对日后入仕有好处的事。
等到了他弟弟这一处,却见赵明诚四脚朝天睡得正沉。
“好啊,你倒是心宽。”
赵明诚太过淡定反而让赵思诚有些心慌,他顺路去看了看他大哥,却见他大哥也睡熟了。
“怪了,你们都准备好了。不会这次只有我一个人考不中吧。”
赵思诚说罢,也暗示自己先睡一觉再说。
次日清晨,铜锣一响,禁卫犹如鱼儿一般一股股涌入各考场,一个院子配八个士卒,再辅之以两个文吏来回巡察。
除此之外还有主考官巡考。
赵明诚抖擞抖擞衣服,打开卷子,见上面的题目正和自己预料的无差,问的是青苗法于民之利弊。
宋对科举改变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唐朝进士科考诗赋,但诗赋离现实太远,习惯于风花雪月,所以,唐后期有进士轻薄之说,实际工作能力不行,所以,宋朝进士科不考诗赋,改为考经义,类似了现在的议论文,只是题目和内容要以古典文献为依据,没有了诗词歌赋那些固化的考核标准,全看考官的喜好和士人的才学。
因为要以古典文献为依据,所以这就相当考验举子们的记忆力,所以宋朝才大兴读书之风。对古人写的著作都要一字不落背下来,为的是精准的引用。
在大宋记忆力不行,不下苦工,背不下几本书就别混了。
只考作文,这比现代的‘八股文考试’给的发挥空间还要稍微大一点,赵明诚经历了诸多语文考试的摧残,背了多少古诗词,读了多少书,穿越到了宋朝那真的是鱼儿奔入大海。
赵明诚事先背了许多王安石的政论观点,还有他的诗词,再旁征博引其他典籍一番,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赵明诚就写了千言。
当众人还在满头苦答的时候,赵明诚举起卷子高声道:
“我要交卷!”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