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厂长迟疑的样子,侯楚接着循循善诱起来:“轧钢厂搞个拖拉机分厂,这个算是于私,于公就是北方的大田作业,的确需要这玩意。
我为什么求爷爷告奶奶,从毛熊那边换到这12马力拖拉机发动机技术?
就一個道理,人是永远没办法比上机器的,一个家庭总伺候这几亩地,越伺候只会越困顿!
原因也很简单,孩子会生孩子的,耕种的土地只会越来越少!”
“困顿?不是人越多越好吗?”这个观念很新颖,杨厂长对农业风向了解的很清楚,现在的大趋势是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所以他疑问了起来。
“对,越困顿,土地的产出实际是有限的,不如吸引他们从土地上离开,去城里投入制造业的生产,农村空出的土地则用机械化作业,
如果换算在企业经营里,就是做高总产值,把人利用起来,这样有个好处,不仅农产品的价格会降低,工业产品也是同理,它会掉到一个正常的区间。”
杨厂长揉了揉太阳穴:“信息量太大了,你让我缓缓......”
他沉思良久,终于大概捋清了思路,接着回道:“这话的意思是说,农村用机械化作业,会间接影响到工业产品的价格?”
侯楚点点头:“您难道不觉得,现在工业产品价格有些偏高了吗?
一个职工不吃不喝,用一年工资买个自行车?又或者用半年工资买个收音机?”
侯楚所说的其实就是后世的理论,六十年代后的五十年间,工业产品价格的确是偏高的,直到他穿越时候,价格才稍微正常一点。
当初大哥大才出来的时候,动辄上万元,入网费也巨贵,可到了12年后,国产机逐渐崛起,直接把价格杀到谷底,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一个手机。
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设备都是一个道理,有心去计算的话,会发现几十年间,这些产品价格竟然是逐渐下降的,品质做的也不比国外的差。
其间很大的因素就是国产化,你能自产了,国外的厂家就没办法在技术割你的韭菜。
其次就是把人从农业生产拉到工业生产的环节中,而不是苦哈哈的般伺候几亩田地。
有了收入,就有了消费能力,厂家再用这巨大的消费能力形成生产上的规模效应。
工业生产一旦规模上来了,成本就会压到一个最初不可思议的价位,最后产生个良性的循环,逐渐把整体市场做大。
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只要有合理的产业规划,主要受益人会是普通的消费者。
毕竟从后世的观点来看,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对物质上的需求只会越来“旺盛”。
侯楚可记得很清楚,最早的平衡车可要8万美元一台,可后来也杀到了百元区间,这就是规模效应的影响。
“您说的是有点道理,可我总觉有些地方让我不安。”杨厂长皱了皱眉,他不懂产业坑位产出、人均产值的概念,可他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快在脑海中套上了相应的实践:
“小侯,这说的是东北的方式吧?我听说他们主要的人口被吸引到工业上去了,其他的农民耕种着剩下的黑土地。
比如黑省的九三机械农场,我听说他们伺候十六万亩地,只要一千多职工就行了。
用的人力少,所以农产品价格很低,供应也充足,甚至还有余力帮助其他困难的地方。
和你的观点一样,他们的工业产品在全国也是很便宜的!四九城很多人都很羡慕他们呢,说是老大哥,长子!”
“老杨,大概逻辑是这样没错,只是落地到实际的行业,会更加复杂,执行也很困难。”侯楚直接笑了起来:“我们接着说拖拉机吧。”
“嗯,其实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一时也想不出来。”
“哈哈,慢慢想就明白了”侯楚挠挠头,接着说道:“实际上,我们的12马力手扶拖拉机并不适合超大平原使用,我说的是比南方梯田更大,但是比东北平原更小的普通北方地块,这种地块适合中小型的拖拉机。”
他最近补过课,对这方面了解的很清楚,直接对着不怎么懂农业的杨厂长解释了起来:
“九三机械农场是因为地处松嫩平原,都是连在一起又平又肥沃的土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不适合用这种小型的拖拉机。
人家50年的时候,就已经用超大型联合收割机组合大型拖拉机作业了,一个人伺候一百多亩地也很正常。
我们针对的用户群体,就是普通北方,有起伏的分散耕地。
比如南河省,北河省,京郊昌平等等,他们需要这种机器去提升劳动效率,开垦荒地、精耕细作提升粮食产量之类的。”
侯楚的解释很清楚,杨厂长顿时就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可他想了想,顿时想明白了刚才不安的来源:
“都用机械化了,不就空出来不少劳动力了吗?现在找工作这么困难,那这些待业青年怎么安排?
青年没工作的话,那可是个巨大的火星子,如果处理不好,可是要出大事的!”
“是的,就业是个大难题,要想办法搞出口,要像钢瓶厂在南方建分厂一样,扩大投资,并且还要扩大内需,最后完成稳就业的目的。
这些都是宏观方面的,有专业人士操持,我们只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就行。
所以目前的首要之急,是要做好的就是组织好国产新型拖拉机的研发。
一是填补国内的技术空白,避免宝贵的外汇用于进口国外的机械,二就是拉动就业,拉动需求,您可以看看材料的这部分.............”
一份小小的拖拉机研发材料给侯楚发散讲的很细,巨大的信息量让杨厂长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