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70年夏天,总督秘书处传来消息:首相要在秋天召开一次英联邦工商业成就大会,作为国家的象征,女王也会参加,并在大会上给优秀的企业界代表颁奖表彰!

何雨柱老板这几年没少给政府纳税,作为香江的优秀商界代表,也会得到表彰,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荣耀,所以请务必提前准备一下,到时候一定要准时参加。

周峰也没想到,自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开发新产品,也没感觉有多了不起啊,竟然能影响这么大?!

看起来我大英确实是越来越衰落了!

不过去伦敦一趟也是必要的,最起码能看看老牌帝国的繁华嘛,石油股票什么的打听打听,提前布布局,也挺有必要的。

至于香江的股市,周峰早就开了户,分批购入了一部分看好的股票——不分批不行,前期参与的资金太少了,一次购入太多马上就有人知道,然后股价就一连好几天的暴涨拉升。

愁死了!我先去国外转转,看看有什么专利可以购买,做做投资,买些便宜的股票。

抱着这样的心态,周峰带着老婆孩子提前两个多月去了英国。

毕竟是帝国首都, 1970年的伦敦是相当的繁华,大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有穿着时尚的都市白领,有身穿大衣彬彬有礼的老牌绅士,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妇人,当然也少不了各个殖民地来的肤色各异的精英人士……

看起来帝国的精气神尚存,不过这些只是表象,其实内部已经千疮百孔了。

就拿最重要的汽车工业来说吧。

首先是奇葩政策。

战后,大英政府对自己汽车工业实行关税保护。本土汽车厂商偷着乐时,却让加入欧共体困难重重。

1952年起,政府又实行分期付款赊销政策。政策初衷是好的,通过降低消费门槛,达到刺激国内市场消费的目的,而且其他欧洲国家也是这么干的。

但别忘记了,大英可是个进口国,为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政府经常会采取降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限制国内需求鼓励出口的政策。

可由于议会里轮换登台的党派意见不一,导致这项分期付款法案随后近20年间修改达到18次,彻底让消费者和汽车厂商傻眼。

消费者想买车,但分期付款究竟以何为标准,连执行者都说不清楚。

本土的汽车厂商面对市场犹如盲人摸象,变动中根本摸不清国内需求,不敢大规模投资和增产。时间一长,利润率直线下滑。

慢慢地,消费者和厂商都陷入迷茫中。

由于无利可图,汽车厂商在本应提高产量全力向海外扩张时,却选择了“躺平”。

比如1961年,大英全国汽车厂规模产能是300万辆,而实际只生产了100万辆。就是因为出口和内需持续疲软,商人只想把车价提高,在国内卖个好价钱。

产销跟不上,内需和外需的市场又没活力,国内汽车工业的技术和研发持续低落,汽车品牌只能凭“老子曾经富过”的故事自抬身价。

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罗孚汽车与凯旋汽车合并,随后又与BMH合并为英国利兰汽车公司,彼此开始了一段抱团取暖的日子。

60年代中期,帝国汽车工业只剩利兰汽车公司和英国汽车控股公司两大集团。

1968年,政府将两家集团合并为利兰汽车集团,拥有除劳斯莱斯和宾利之外所有英国汽车品牌,是帝国史上最强大的汽车集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