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炮兵阵地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美国历史上二战著名的陆军将领,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

多位二战中著名的将军都对巴顿有着很高的评价,这也足以证明巴顿的个人能力和优秀的战术素养。

但在现在,在这个时代的1928年,巴顿仍然只是美国军方一个不太起眼的人物。

在没有受到重用之前,巴顿的军衔甚至只是上尉,所担任的职务也只是美国陆军中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参谋。

这些年遭受到的冷遇和被迫频繁调动的职位让巴顿深切的明白,美国也并非看起来那么美好。

遭遇改变了巴顿的思想,也让巴顿并不具备潘兴将军那样坚定的军人之心。

当然,这也确实是因为两人的遭遇完全不同。潘兴将军在早年就被罗斯福总统赏识,并且从上尉破格提拔到了少将,直接跨过了校级军官的行列。

但巴顿不同,熬了十多年都只是上尉。如果不是这场战争让潘兴将军紧急复出的话,恐怕巴顿的军衔还会卡在上尉,除非能够获得更高层的赏识。

但最近几任总统的能力和处事方式都已经摆在那了,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就赏识巴顿的。

如此悬殊的待遇也注定了两人的思想观念有着天差地别的分歧。对于潘兴将军来说,不管战争的结局怎么样,此刻最重要的是履行军人的责任。

这是澳大拉西亚和俄国的约定,那就是澳大拉西亚必须向俄国军队提供有力的空军和火炮支援。

不得不承认,在各种机枪和防空火炮的火力压制下,对目前的飞机还是有一定的威胁的。

潘兴将军看着远处的蘑菇云面色惨白,他明白美国军队已经失去了最大的火力保障,这也代表着军队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要大打折扣。

最关键的是,其他国家的军队没有德国人那种精气神,但澳大拉西亚的军队却有。

在潘兴将军的命令下,仅有的一个火炮团开始对敌人的火炮进行了反击,火炮团下属的高射炮排也对天空上的飞机进行了反击。

这和潘兴将军手中所掌握的情报完全不一样。根据情报来说,北线进攻的军队只有三万人左右,分别是澳大拉西亚和菲律宾的各一个师。

好在也不用多长时间,潘兴将军就自己解开了自己的疑惑。

至于目前所面临的俄国,如果不是军队数量的话,恐怕战斗力在潘兴将军的眼中要排到4到5名了。

这场战争爆发之后,打断了潘兴将军和巴顿复杂的内心,将两人的注意力全部拉回到战场。

如果加上俄国军队的话,面前的澳大拉西亚军队确实不止三万人。

前线汇报,在进攻中发现了大量的俄国面孔,怀疑是俄国的军队支援。

但现在正面战场进攻的兵力就不止两个师,这也让潘兴将军对情报的准确性发出了疑问。

不过双方的火炮数量和炮弹的储备都不在一个等级,美国军队的反抗聊胜于无,对于战场起不到关键的作用。

那种悍不畏死的精神才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一支不怕死的军队才能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

“该死,他们的飞机怎么会这么快?”潘兴将军看着天空中快速行进的轰炸机面色铁青,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眼前的飞机和美国的飞机完全是两种,敌人的飞行速度至少是美国飞机的两倍,这也代表着美国现有的防空武器根本无法对敌人的飞机造成有效的压制。

在防空武器的研发上,作为性能参考的自然也只能是本国的飞机。

整条防御阵线被潘兴将军称作弓形阵地,原因是这段河流是弓形的,仿佛一个打开的口袋一般,等待着澳大拉西亚军队的到来。

轰!轰轰!

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军队,甚至能和德国军队打的有来有回,这是潘兴将军眼中其他国家军队不具备的。

但在此之前,美国军队的火力也就只有一个火炮团,炮弹的数量也是有限制的。

首先是对面的军队数量,看起来似乎不止几万人的规模。

澳大拉西亚可是跨洋作战,面临的后勤压力要比美国多得多。

澳大拉西亚对此自然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已经让俄国人作为先头部队了,自然也得付出一点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