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的第二战,成为卢阎王。
相比于上面那一战而言,这一场战斗更加可怕。
可怕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卢象升在一个特别险要的道路上追击敌军,这个时候追击敌军,往往就意味着只能单枪匹马地往前冲。
而卢象升遇到贼兵之后,又表现得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不管不顾。
所以在这个背景的前提下,就导致卢象升稍微有点身先士卒了。
身先士卒其实是好事,但是,也有巨大的危险。
一个贼兵突然之间放了一箭,直接射中了卢象升的头。
按照常理来说,主将都受伤了,己方就要作鸟兽散了,这场战斗就完了。
毕竟擒贼先擒王,对方已经把我们的王擒住了。
不好意思,卢象升虽然额头中了箭,而且另一支箭飞来的时候,他的仆夫也死于马下。
但卢象升压根儿不为所动,反而继续挥舞着自己的大刀,杀得更加勇猛了。
就这样一个举动,一下子就把敌人给吓傻了。
大家都见过打仗的,但是没有见过打仗这么不要命的。
于是在所有的贼兵心目中开始有这样一个认知:卢象升就是那个打架不要命的主,开始称呼他为阎王。
就这样,贼兵的士气就崩溃了。
当时的贼兵们害怕卢象升到什么程度呢?
因为卢象升主要是在黄河以北指挥作战,大多数贼兵为了躲避他,便要么渡过黄河往南跑去,要么直接遁入深山老林。
卢象升的第三战,则已是单凭名号,不需要自己出面了。
大家知道一个人威名远扬最直接的证明是什么吗?
那就是他不需要出手,就这样站在你面前,然后你就吓尿了。
到崇祯八年(1635),卢象升的官位越来越高,实力越来越大。
为什么?
因为整个朝廷几乎都被崇祯猜忌诛戮得没人可用了。
卢象升已被崇祯倚为半壁江山,视若磐石。
比如户部尚书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狱,吏部尚书郑三俊故意轻判,崇祯大怒,将郑三俊也下狱。
侯恂和郑三俊都是正直有声誉之人,许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们,崇祯均不同意,等到卢象升也上书请求赦免时,崇祯终于同意了。
这对于刚愎自用,动辄猜忌的崇祯来说,太不容易了。
此时的卢象升已升至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