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不错,天蓝蓝的,许是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也许是谢军的话起到一定的作用,张国全站在窗户前,心情开阔了许多。

他想出去走走,漫无目的的转转也好,沉寂了一个月,确实让很多人都跟着担心,他也不想再这样下去。

整理了一下衣服,转身正想出去的时候,无意中,他瞥到桌子上刚才被扔掉的那张报纸。

当着谢军的面,他也没有顾忌形象,喝完粥,直接用报纸随意擦了一下嘴,现在那张被展开的报纸上,还留有一颗大米粒。

大米粒当然不足以吸引他的目光,他是被上面一个名字所吸引的。

齐立冬?张国全对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是那个省城日报的记者,也是柳小禾的丈夫。

他有看报纸的习惯,市场变化太快了,常常在你还不知道的情况,很多事都已悄然发生改变,因此,他对传播的信息非常看重,有时候也会和一些同行业的人交流,以此随时掌握市场的变化,抓住一瞬而逝的机遇。

蔡秘书每天都会给他送来固定的报纸,早报,省城日报,只要是权威的报纸,不管再忙,都会抽出时间看完,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只是这一个月来,他似乎把习惯丢弃了,而蔡秘书仍然尽到本职工作,不管他有没有看,也会把报纸按时送到办公室的桌子上。

张国全拿起那张报纸,看看齐立冬写了什么,随意看了一眼标题,刹那间他的目光被彻底吸引过去。

——对于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起的生态变化问题,应深度思考

近些年,由于大力主张经济建设,很多地区因地制宜,寻找出一条符合当地的发展之道,但在这样的地区里,不乏一些利用自然资源使经济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后续所带来的生态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我们在取得经济发展胜利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寻求经济与生态的共存……

整篇报道洋洋洒洒,将近一千字,虽然占据整篇报道不大的篇幅,但张国全看了一遍又一遍。

透过明亮的窗户,阳光温暖的洒进来,洒到办公桌上,洒到报纸上,洒到张国全闪闪发亮的眼睛上。

在他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道光,如同外面明亮耀眼的太阳,带给了他一丝希望。

直到把报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十几遍,把齐立冬那篇报道的每一个字都刻在脑海里,“经济和生态共存”一词,还是他第一次听到,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拿起电话,他迅速拨通一个号码。

“你好啊,张总。”

“齐记者,你好。”

“哈哈。”寒暄了一句,齐立冬突然在电话里莫名其妙的笑起来:“我和小禾打赌,我说张总一定会给我打电话,小禾还不相信,怎么样?现在信了吧。”

最后一句,张国全知道那是齐立冬,在对旁边的小禾说话,因为他已经听到柳小禾轻轻的笑声了。

没等他和柳小禾顺着电话打声招呼,齐立冬继续说道:“不过,比我预想的打电话时间晚了一个星期。”

张国全问:“齐记者知道我一定会和你打这个电话?”

“当然,我想张总遇到点难题,原本以为我这篇报道发出去的第二天,张总应该就会给我打电话,没想到这都一个星期过去了。”

“我?”张国全犹豫了一下,没作解释,他总不能告诉齐立冬,这一个月都是在喝酒吧,压根就没看报纸。

“齐记者,你等我,我现在就去省城找你。”张国全看了那篇报道,一下子有很多问题想和齐立冬交谈,而且是迫不及待的那种心情。

“哈哈。”齐立冬又笑开了:“不麻烦张总跑一趟,我就在平山县。”

“你在平山县?”张国全感到意外。

“是,这不是快过年了,我带小禾回趟娘家。”齐立冬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张国全马上又说:“我现在就要见到你……”

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口气,过于有些命令的意味了,慌忙改口说:“齐记者,我找个地方,咱俩好长时间没见了,你带小禾过来,我们聚一聚。”

“没问题张总,等我晚上安排。”齐立冬说了一句话,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张国全又把报纸看了一遍,经济与生态共存,如此先进的理念,真是讲的太好了,不愧是省城著名的记者。

他坐在办公椅子上,转了半圈,盯着后墙上那副长画,背景是笑容灿烂的杨家庄村民,看了有一会,他也跟着笑起来,一如在画中他挂着大红花,笑容灿烂的样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