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换个人,很大概率就会选择不接。
也是因为接不。
毕竟这个嘎调是真的高。
……
接下来。
许清又跟学弟合作了一个《挡谅》,全名叫《康茂才挡陈友谅》。
节奏轻快,打板密集。
是一曲听着能让人摇腿儿晃脑的曲目。
由此开头。
老郭、于慊和高锋也各自唱了一个曲目小段儿。
差点把相声舞台变成了戏台。
演出一直持续到夜里十一点半多。
才算是勉强结束。
很多观众依旧不依不饶的,叫嚣着今晚要睡在剧场里。
德芸社一众演员也是又无奈又感动。
好说歹说的,才把人给劝走了。
观众离场。
演员们再回去收拾收拾、换衣服等等。
真正完事出来之后。
已经过了十二点了。
小辈儿们起哄去吃夜宵。
老郭也忙着送老先生们去宾馆。
谁都没空聊闲话。
只有许清和于慊高锋仨人没事干。
许清本想先告辞回家。
却被于慊拽着走不了,非要带他和高锋去个地方。
神秘兮兮的。
像是发现了什么藏宝地一般。
要说你一个外地人。
在两个津城本地人跟前装什么神秘呢?
有什么地方是人家不知道的?
哎,你别说。
这地方他们还真就不清楚。
……
从津城大剧院出发。
于慊带着他们在街头巷尾绕了几圈。
又钻了几个小胡同。
跋山涉水,兜风踏雪……
最后在一处破落的厂区附近,找到一个凉布棚。
蓝哇哇的。
跟个大帐篷似的。
风一吹,那塑料布呼啦啦的乱响。
于慊揣着胳膊,缩着脖子。
带头走到布棚边,一伸手,掀开了门帘儿。
明亮的灯光瞬间显现。
从帘子缝儿看,里面云山雾罩,烟气缭绕的。
一看就很暖和。
许清和高锋也顾不诧异。
三脚两脚的跟,钻了进去。
这一进来。
就有人招呼了。
“来了二爷,里边儿瞧座儿。”
老津城人打招呼,对男性喜欢称呼二哥或者二爷,有捧人的意思。
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就是之前许清和高锋初次见面时,说的《拴娃娃》那段相声。
早年间,人们为了保证能生下男孩儿,并且平安健康。
就会去娘娘庙里求一个泥娃娃回家供奉。
表示自己有子。
这样一来,家里真生出男孩儿时,就只能排行老二了。
所以津城人称呼‘二哥’那是绝对的敬称。
如果叫二爷,那更说明对方的地位尊崇。
许清听了招呼。
定睛一看。
原来是一处宵夜摊,卖小笼包的。
于慊很熟练的找了地方坐下。
“先来三笼包子,饭……让他俩瞧吧,对了,再给拿瓶二锅头。”
闻着满棚子的包子味儿。
许清还真觉得饿了。
面皮儿的香气,夹杂着流汁儿的馅儿香。
不用问,肯定是猪肉大葱的。
呃,这个时间好像也没别的馅儿了。
许清和高锋俩人凑去看了看。
挑了半天,最后也没挑出什么名堂来。
干脆就要了三碗馄饨。
馄饨配包子,吃的就是奢侈……
坐下之后。
高锋说了一句:“慊哥,你想吃小笼包直说啊,大剧场边就有卖的,哪儿用得着跑这么远啊。”
于慊笑了,俩眼一眯说:“兄弟,你不知道,头天晚我已经把附近吃了个遍了,才找到这么一家,放心,味儿肯定好。”
——
ps: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多谢您诸位捧场,期待大伙儿的点评交流,每一点鲜花、打赏、评价、评价票、月票都是宝贵的支持,愿让诸位看的开心。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