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密集的打铁声。
却说姜维走出军帐,只见铁器营正在忙碌之中。
炭火灼热,铁胎一字排开,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数十名铁匠袒背打铁,动作娴熟。
炙烤声,打铁声,锻打声,风箱声,声音嘈杂。
“姜将军,您来了。“蒲元看见姜维步入营地,立刻挥手打招呼,热情而恭敬。
“蒲先生,又见面了。“姜维微微拱手,礼节周全。
“您挑挑看,有没有趁手的武器。”蒲元宽大的手指向一排排工整地放置的武器。
姜维深吸一口气,目光滑过军营中的器械。无论长矛短矛,双刀斩马刀,还是蝴蝶刀短刀,无一不应有尽有,
长矛短矛双矛鱼肠矛,无论剑戟皆全备。
蜀汉的军资器械,基本都是出自蒲元及手下匠人之手。
“这是……”
姜维信手抓起一把大弩,只见青铜弩机上写着:
“建兴六年二月卅日,中作部左兴业,刘纪业,吏陈深,工杨安作,十石机,重三斤十二两。”
规则严谨,一目了然。
石为古代计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三国时期的度量衡有别于后世,一斤十六两,一斤仅合现在的两百克。
换算下来,蜀汉的十石机约为现代六百斤的力量,可以说威力非凡,真正意义上的“劲弩”。
蜀汉铁器营打造的兵器,都需要按照规范,标注铭刻为:年号+中作部+主管官员名字+吏名+工名+弩机强度+重量。
在这种铭刻溯源的制度下,蜀汉的武器锻铸质量有很大提升。
“十石弩,真是恐怖。”姜维看到弩机青铜铭文,不禁咋舌。
“军中将士,能张两石弓,就算是翘楚了,能张三石弓,堪称神力。可是这把弩,居然有十石之威,简直可怕!”
“如果这种弩普及到军队,那我们甚至不用亲自上阵,只需立盾,然后用这种弩进行远程射击,谁敢近身呢?”
姜维的眼中闪烁着惊异之光,仿佛已经看见了一个全新的战争形态。
“实际上,这个弩并不能单独携带,因为它并不是手弩。”
蒲元解释道。
“哦?”
姜维顿时来了兴致。
“我听说,凡天下之弩,以手张机称为‘擘张’,以脚踏张机称为‘蹶张’。”
“莫非这是需要用脚踏的弩?前汉飞将军李广,射杀匈奴,使用的大黄弩,据说就是脚踏弩的一种,此弩莫非是传说中的大黄弩?”
姜维语气沉稳,目光中流露出猜测和兴趣。
蒲元点头赞许:“姜将军果然好眼力,此弩的原型正是大黄弩。”
“不过,我们铁器营在原来大黄弩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从脚踏,改成了车绞。”
说着,蒲元推出了一个结实的四轮板车,车身稳固,木轮牢固而耐用。
这是弩车,但形态完全与印象中的不一样,精巧许多,一人就可以操纵。
蒲元顿了顿,然后看着姜维,笑道:“说起来,此弩尚未命名,可否劳烦姜将军赐名。”
“我何德何能,怎敢贸然赐名呢?”姜维谦恭道。
“姜将军,你不必谦虚。军中皆说你文武双全,丞相其下令打造一把‘矢贯金石,勇冠三军’的大弩,我想,姜将军斩杀郭淮,阵斩王双,没人比你更担得起勇冠三军这个名号,还请姜将军务必不要推脱。”
“那好吧!”
姜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丞相曾称这把弩为‘矢贯金石’,那我就取其中的‘贯石’二字作为名字吧。”
“贯石弩!”
听起来就很有威力,很有威慑力,让人不敢动。
“好!”蒲元拍手叫好。
……
考察完远程兵器,姜维又在蒲元的带领下,往铁器营身处走去。
“军机重地,闲人免进。”
告示牌醒目地贴在门外,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姜维在门口驻足,凝望着告示牌,深深地叹了口气,“我就不进去了。“
“此地乃是铸炼池,平日不让寻常人进入,一来怕身上尘土染杂剑胚,二来乃是此地刀兵肃杀之气重,怕人们被凶器所伤。”蒲元说道。
“姜将军武艺绝伦,既有胆气傍身,自然无妨。”
说着,蒲元就打开了铁器营深处的铸炼池大门。
两扇青铜门推开,滚烫的热浪扑面而来,空气被炙烤地扭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