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宫,御书房。

此时,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表情有些纠结。

他这两天一直在摆弄这墨色书册。

他深深怀疑,这书册是不是坏了?

如果没有坏,那为什么一个问题让他等了这么多天?

要知道前个问题对方虽然回答得有些荒谬,但回复的速度还是比较客观了。

而到这个让他最为忧虑的问题——

对方却活活将他晾了这么多年。

饶是心性沉稳的老朱此刻也有些脸色难看。

他堂堂的大明皇,九五之尊,有什么事情是比回答他的问题还更为重要的吗?

看着自己之前留下的问题,朱元璋长长叹了一口气。

【大明皇朝是怎么灭亡的?】

原本第二个问题他就想问这个问题了!

他朱元璋驱逐鞑虏,兴复中原,打造了一个不世皇朝,连凶狠野蛮的蒙元人都为之胆寒。

本应该更加坚不可摧。

结果偌大一个国家,却成了日记主人口中的短寿早夭!

这实在令他费解!

短寿究竟是多短?

早夭又是多早?

是五百年还是三百年还是......不到百年?

如果真是这般凄惨——

岂不是比夏商周还不如?

在他离去后,朱标这小子究竟干了什么?

为什么会把咱的大明折腾成这样?

正当朱元璋为之心焦时——

墨色书册传来了震动。

...

【大明皇朝是怎么灭亡的?】

这个问题显然比之前那个好回答多了。

因为是客观的。

不过还是得稍加思考一下。

一个国家的覆灭,有多种原因,不可能归咎到一处。

压倒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没错。

可那也是无数稻草所积累起来!

朱明微微思虑组织语言后,提笔做起了回答。

【洪武大帝英明神武,驱逐鞑虏,兴复中原,立下不世之功,令大明成为世间顶级皇朝。】

【可他去世之后,大明维持了不过两百余年——】

【大明皇朝便轰然倒塌!】

【中原之地,再度落入外族人的魔爪。】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令人唏嘘不已!】

【这其中有诸多因素,并非一件两件所能判定。】

【我认为,大概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

【洪武大帝静心栽培皇太子朱标早夭。】

【让洪武大帝过于急切地扶皇孙朱允炆登基。】

【而为了给朱允炆扫除障碍,晚年的洪武大帝对于昔日太子党羽与开国功臣大肆杀戮。】

【从而导致朱允炆登基后的大明无人才可用,也为后期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写到这里,朱明不由想到了自己那位性情温良敦厚的大皇兄朱标,不由得一阵惋惜。

如果不是操劳过度,英年早逝——

他的确是皇帝老爹最完美的继任者了。

朱标是谁?

那是大明皇朝建国之时便确定的皇太子!

刚出生就被封为吴王世子,十三岁就被封为大明太子。

那是他朱元璋选定的唯一继承人,是将来大明的皇帝。

他对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厚望。

有句俗话说,在朱元璋心中,儿子只有两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