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交谈时候,林火根告诉他们敌进我退的游击战精髓,让他们注意自身安全,一旦顺军或者东虏进攻,必须后撤保存有生力量,在大军北上之前,没必要和敌人硬拼。
聊了细节后,林火根又谆谆嘱咐道,“此乃我朝对北最为机密之方略,朕连内阁都没有告知,你们万万注意保密!”
会见要结束时候,林火根对张煌言道,“刘肇基将军正在淮安集训兵马,玄著暂且以参赞军机名义,协助刘将军。”
又对四人道,“朕不日亦将北上,将行宫设在淮安,你我君臣齐心协力、收复失土、光复大明。”
四人见皇帝居然有此胆识勇气,均重重点头。
张煌言胸怀大志,喜爱讨论兵法之道,此时英雄有用武之地,甚是兴奋。
在继统一事上,给事中李清、章正宸、陈子龙、郑元勋等人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支持福王,让林火根认为他们见事明了。
章正宸、陈子龙二人此次虽然好似空头巡抚,但责任重大,绝对是重用了。堵胤锡以总督身份协调两省,当然更是重用。
四人离开后,韩赞周小心地对林火根道,“皇爷……如果下旨……内阁那里……”
他说的谨慎,林火根笑道,“韩公认为内阁不会票拟,会封还诏书?”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们,原本只是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辅助皇帝掌控最终决策权。但是,从明中期开始,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凡是朝廷的重要文书,先由内阁负责拟定几条意见,以笔墨写于票签上,然后与奏折一起呈送皇帝批准,这个过程被称为票拟。
然后,皇帝根据内阁拟定的意见最终拍板,以红字进行批示,这被称为“批红”或“朱批”,反过来的程序也是一样的。
这便是明朝特殊的“票拟制度”。
到万历初年,大学士权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明初的丞相职权,拥有了对抗皇权的实力。
到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后,不但皇权,兵部的调兵权、工部的营造权、户部的度支权等等,都归属内阁,几乎架空了六部尚书。
内阁对皇权形成极大压制,这也造成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与外廷关系紧张的局面。
行之既久,久假不归,票拟成了内阁的核心事务,在内阁壮大的过程中,他们拥有了对皇帝不合理诏旨的封驳权,也就是拒绝为皇帝的圣旨写“票拟”。
史可法公开表示对清廷要以政治谈判为主,避免刺激清军南下,即便皇帝表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北上,他也只是谨慎地表示支持。
现在皇帝要设置豫鲁总督,又要派遣河南和山东两地的巡抚、总兵,在韩赞周看来,史可法不会同意。
“叫翰林学士写一道诏书,你拿去内阁,看看首辅的意见。”林火根想了想,说道。
韩赞周去了,林火根苦笑,大权在握独断专行的皇帝好当,像他这种皇帝最难当,你不是崇祯的儿子,只是藩王继位,而且东林党在江南势力庞大,自己做什么事都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总不能像都梁寨那时候,挥刀砍人吧?
韩赞周拿着圣旨来到内阁,对史可法温言笑道,“老先生,陛下刚下的诏书,请内阁过目。”
“韩公客气了,不敢当。”
史可法恭敬接过诏书,看到任命堵胤锡为豫鲁总督、章正宸为河南巡抚、陈子龙为山东巡抚,当即眉头一皱。
想了想,史可法在诏书上写道:难于票拟,谨将原本封进,伏候圣裁。然后他把诏书递给韩赞周。
果然,首辅封还不票,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抵抗。
韩赞周回来,林火根看了后,笑道,“写的很客气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