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寇准册立太子

【四川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

【太宗赵光义如释重负】

【但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他必须立太子了!】

……

“这老登儿,终于要死了吗?”

“你还挺欢呼雀跃的。”

“啧,作这宋太宗赵光义的太子还真蛮危险。”

“不是疯掉,就是死掉,这个不会傻掉吧?”

……

唐朝初年

唐太祖李渊坐在龙椅之,静静等待着天道榜单宣布赵光义新任继承人。

他很期待。

在经历两次长子当继承人,未成行后,他是否还会选择最年长的来当太子?

他是否还会坚持长子继承呢?

李渊很期待,因为他现在迫切的想有一个参考。

此时,对于他来说,他已经陷入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中。

他已经老了,没有年轻时的那种果决。

他渴望一家人和和睦睦,安安稳稳。

此时,在他面前,权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人能否平安,能否和睦。

而如今,面对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斗争,他也只能尽量的端平这碗水。

让他们不至于鱼死网破。

【太宗赵光义对于继承人的选择很犹豫】

【遂诏回了寇准,向他询问建议】

……

宋朝,太平兴国三年

宋太宗赵光义满脸疑惑。

“寇准?”

他仔细地翻了翻自己脑海中的记忆。

没有。

他当皇帝以来,不,更准确的说,在太祖时期。

他就会记住各个臣子的名字和来历,以及他们究竟有没有能力。

但他没有找到寇准。

像这种会让他主动询问建议的大臣,他不可能记不住。

所以,既然记忆中没有寇准,那就代表着,他此时还没有进入官场。

想到这里,宋太宗赵光义脸多了几分遗憾。

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等到这位贤才。

【寇准,华洲下邽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进入官场】

【曾于端拱二年,在向太宗赵光义奏事时】

【因太宗赵光义不听完自己的奏事就走】

【而愤然拉住赵光义的衣角】

【让赵光义听完再走】

【事后,赵光义感慨,朕得寇准,恰如唐太宗得到魏征】

……

汉朝初年

刘邦的长子刘盈眼神中多了几分炽热。

他很欣赏这样的臣子。

虽然说有些不顾礼法,但这样敢于进谏的臣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