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一次科考的两次主考官。正主考官为欧阳修,这一位也是宰相,也是知名历史人物。副主考官叫做梅尧臣,虽然梅尧臣没有欧阳修知名,但他却善于写诗,被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当然。
这两个是考官,并不是考试的学子。
只是简单的讲了一下两位主考官,江宁便继续说道:“这一榜里的苏轼与苏辙两兄弟就不说了。当然,他老爹也不说。不说不是说他老爹没名气,主要是他老爹考试还考不赢两个儿子,这一次他没中进士。不但这一年没中,苏洵一辈子都没中过进士。”
“所以,我们就先说当时这一科的状元。”
“这一科的状元叫做章衡,虽然现在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章衡为官还算不错,一生也比较安定,没有太大的起伏,最后还被封为吴兴县开国伯,得到善终。同时,他与苏轼也是好友。特别是,当时章衡高中状元之时。连苏轼对于这位章衡也是甘拜下风。认为章衡之才,百年之内估计无人能够比得上。”
“跟大家说個小故事,虽说苏堤是苏轼修的。但是,当时提议修建苏堤的并不是苏轼,而就是章衡。而在关于治理西湖的时候,苏轼还向章衡写过一封求助信。信中说,您劝告和鼓励我治理西湖,现已着手并已初具规模,想必您一定会不惜余力继续帮助我的,请您将贵府罚没的船只尽数给我,多多益善,我大约需要四百只,请您派人送来。本州别的东西还好,就是缺乏士兵,也请您一并帮助。非常恳切,非常恳切。”
说到这里,江宁笑了笑:“此前史书当中都说苏轼情商不高,事实上,之前讲苏轼的时候就说过,苏轼其实情商非常高。要不然,他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好友。这可不仅仅是他的才华,同样还有他的能力。”
“原来还有一个叫做章衡的状元,有意思。”
“哈哈哈,我也觉得有意思。”
“是。之前我对于历史一点兴趣也没有,现在听了苏轼之后,竟然对于其他一系列历史人物也有了兴趣。”
这当然是之前江宁在讲苏轼的时候,已经将当时北宋之时大环境给说了一下。
如此。
虽然现在说的是一些其他大家并不了解的历史人物,但代入到当时的背景当中,众人也很快便能接受。
“第二位,叫做曾巩,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江宁继续开讲。
只是。
第二位曾巩他只是刚说,众人便不由得一愣:“江宁老师,什么是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与宋朝时期的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
对于众人的不解,江宁并不奇怪。
可能大家会说。
唐宋八大家不是常识吗,怎么大家还不知道?
这太正常了。
事实上。
像唐宋八大家之类的称号,他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
他是后人总结给他们定的一个称呼。
哪怕就是在前世。
关于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呼,也是在明代之后,这才出现的。
也就是说。
在明朝之前,没有人会说唐宋八大家。
你问唐宋八大家是谁,大家也不知道。
无疑。
在这一个平行世界。
虽然历史中的人物确实有,可因为史官记录的并不太一样,也就没有这样的一个称呼。
“这个合称,一共有八人。唐朝有两位,宋朝有六人,曾巩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的散文写得非常好。也因此,当时苏轼在参加科举的时候。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一下子就觉得这可能是自己弟子,也就是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就将该篇文章定为了第二。”
“噢,原来如此。”
这一说,前前后后,大家却是越来越为的明白了。
“江宁老师,那唐宋八大家,除了曾巩之外,具体有哪些人?”
“在这里,我可以先跟大家简单说下。唐朝有两位,一个是韩愈,另一个叫做柳宗元。宋朝则有六位,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还有刚才我们说到的曾巩。”
“我去,八大家里面,苏家就有三位。”
看到这一份名单,众人惊讶的说道。
江宁也是点头:“所以史学家也将三人称之为一门三父子,苏洵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他的才华还是很厉害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教出两位这么优秀的儿子。同时,苏洵的散文也写得非常好,气势恢弘,很有筋骨。至于王安石,这位大家就更为熟悉了,他的散文亦是非常厉害。至于欧阳修,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
现在并不讲唐宋八大家,江宁只是提了一提。
不过。
在这稍稍提及唐宋八大家时,直播间一众网友却是变得更为兴奋了。
“我去,越来越觉得历史有趣了。”
“嗯,想来王安石散文也是写得极好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宰相。”
“宰相与写文章好不好没关系,不过,文章写得好,对于当宰相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样的分析还是很有逻辑的。
你看。
欧阳修与王安石,包括苏辙,散文都写得很牛逼。
所以。
这三人都当上了宰相。
甚至包括苏轼。
他要是与苏辙一样克制一些,宰相的位置他也跑不了。
“呃,刚才岔题了。我们继续讲曾巩,曾巩的家世比较好,父亲当过县令,爷爷当过户部郎中。曾巩18岁时的时候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直到39岁的时候,曾巩这才考中进士。”
“相比之其他一些大家,曾巩显得比较低调。他善于写散文,但文章更趋向理性,更多的是议论文和记叙文。同时,在当时王安石变法当中,曾巩也没有太多的表态。所以,曾巩即不被新党敌势,也不被旧党太过于看中。如此,虽然曾巩很有才华,但大都时候是在地方任职。65岁,曾巩在江苏南京去世。”
可以说。
唐宋八大家里面,就曾巩最为低调了。
他比之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更为低调,不起眼得多。
但事实上。
曾巩的才华并不弱于他们,只是他性格比较平和,也不参与政治斗争。
如此曾巩即没当上什么大官,同样也没有受到过太多的迫害,很是安然的过完了一生。
……
“不过,相对于曾巩,他的弟弟曾布就牛逼的多了。”
“江宁老师,曾布是曾巩的弟弟?”
“对。”
江宁点头:“曾布是曾巩的弟弟,他与曾巩也在这一年考取了进士。但曾巩政治上比较中立,所以曾巩一直都在地方做官。但曾布却是新党当中的得力骨干,并一直支持新法。后来,曾布也一路做到了宰相。不过,有争议的是。曾布却是在《宋史奸臣传》里,被例为奸臣。但很搞笑的是,后来曾布又被蔡京例为元祐奸党,与旧党的司马光一起被刻上了“党人碑”上。而事实上,蔡京也是新党一员。”
“于是,曾布就与苏东坡后期一样,即被新党的人讨厌,也被旧党的人记恨。但不管如何,说曾布是奸党以现在来看,着实是冤枉了。曾布在对于新法的推动之下,立下了不少功劳。同时,在对抗西夏上也立了功。虽然他坚持新法,但他也不是完全的就赞同新法的内容。
曾布在推行新法的时候,最为看中的不是,是否利民,从而选择性的推动。只是可惜,当时整个大环境就是新党与旧党之争。一但谁在新党与旧党当中得势,他便能快速升职。一但失势,也将快速被贬。曾布因为支持新法,一路做到了宰相。但也因为在支持变法当中,得罪了许多的高官,如蔡京……晚年却是被免到了地方,担任了户籍管理员的职位。”
其实北宋的历史比较简单。
因为在北宋当中,很多时候,基本上是围绕着王安石变法。
正如这一些官员一样。
基本上他们的一生沉浮,也是因为王安石变法。
“第三位,章惇。”
讲了曾布之后,江宁开讲千年科举第一榜的第三位人物,也就是章惇。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记忆,之前我讲过章惇。”
“江宁老师,我记得,这个章惇是不是之前曾经为苏轼求过情的?”
“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