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道:“不过,九品大员的待遇,却是有些不妥了。”
“咦!按照大明的规矩,每个人不都是有俸禄的么?还有,你们当中,有没有一个人,叫什么名字?”
“启禀陛下,按照先祖的规矩,银子是要给的,可早就不给了,这些人回来后,大多都是靠着乡里的人接济,或是开了一所学校。
至于品级,准确地说,九品就是官职了,一个读书人,因为在这里读书,就能升职,这对他的考试,有很大的不利。”
“不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文化的人很多,而且,那些读书人,从来不关心百姓的生活,我就担心,他们会一意孤行,孤陋寡闻。”
“是,是,陛下开学堂,这是个好主意,就是要花钱买粮食。”
“三年内,若成绩优异,可获九品功勋,其它九品功勋,除功勋外,不得晋升,还可再考一次,如何?”
“陛下,科考之事,千百年来都在进行,不能有丝毫的改变。不如去看看国子监的石碑上的名字。”
说白了,就是没有人愿意给他一个官职,甚至连九品都不愿意给他。
当今的议政惯例,温体仁若也表示异议,朱由检所提之策,必不能通过内阁。
温体仁一直都是陛下的宠臣,也是陛下最信任的人之一。
“既然如此,在义校考核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在所有的考核中,排名靠前,获得优先录取。
嗯,另外,每一位大人物的后人,都可以在公文和平时的交谈中,被称为“小吏”和“属下”。
在义学里,人们也可以叫他们“先生”、“先生”。
陛下,这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还望陛下成全!”
温体仁毕竟是个人物,有个精明的头脑,这一手和和为贵的功夫,当真是天下无双。
“就按老爷说的办,不知钱老爷,周老爷,您看如何?”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编写新的教科书,并让钱谦益编写初级教科书。
他挑选了五百个简单的汉字,包括经史,小说家,小说家,诗词歌赋,事例,每一个都有十个简单的汉字,并将文天祥,岑参,辛弃疾,岳武穆的名字写在了这本书上。
同时,他还给这本书起了个名字,叫做《初萌百句及半千文字》。
这一道旨意一出,还在京中的读书人都沸腾了起来,反应很好,因为大部分都是年轻气盛的学生,都是儒家弟子,都是圣人弟子。
到了穷乡僻壤,也算是一种享受。
事实上,在考试中表现出色的人,在考试中也会受到优待。
而且,每个人每个月都会有一两两银子的俸禄,有了这份荣耀,他们怎么会拒绝呢?
而所谓的“苦”,则是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早就有了“天道酬勤,劳其筋骨”的觉悟。
所以,他们并不关心接下来的日子有多苦,只关心日后能教几个女人和老人识字。
而且,知足常乐,才能成为强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百姓的苦难,他们就无法制定出有效的策略,也就无法提升自己的地位。
这正是“触及制度变革”的深层意义与基础,而他们是否能够领会朱由检的良苦用心与高瞻远瞩,则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此事在读书人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时之间,举世皆赞。就算是御史,对于不能给他们九品官员的身份,也是颇为不满。
要是换做钱谦益,或是其他人,朱由检怕是都不会这么生气了。想要对付温体仁,可不容易!
这种考试,一般都是在下级官员有职位空缺的时候,才会由吏部拿出所有的考生名单,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人选。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