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网景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那当然就更妙了。
“OK,就10%交叉持股!”史蒂夫.凯斯下定决心要在董事会上促成这笔交易。
“这段时间我都会在东海岸。”迪恩起身接过安娜递过来的外套,准备离开。
起风了,是时候做些准备了。
水面之下暗流汹涌,鱼儿正在到处乱窜。
他嗅到了风暴来临的征兆,窃窃私语和密谋声似乎就在耳畔回响
把时间拨回年初的西雅图会议,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
在意识到常规的商业竞争手段,包括亦步亦趋的抄袭,都不能为导航者赢得市场后。
盖茨就明白,想要正面击败网景几乎已经不可能。
他们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而且速度必须要快。
因为随着网景招揽的开发人员越多越多,马太效应也将越发明显。
一旦大势已成,市场也默认了网景的这种模式,那微软再想破局就更难了。
所以针对网景的浏览器,他采取了全新的策略。
“向我们每一个商业伙伴施加压力,请他们帮忙推广微软的导航者浏览器。
同时阻止网景浏览器的进一步普及,不限于任何手段。”
在盖茨书写的商业伙伴名单中,这几乎涵盖了计算机行业内所有重要的公司。
于是从那一天开始,每一个提供互联网服务的重要机构,都接到过盖茨及其手下的电话。
他们的电话打遍了所有主要的ISP运营商、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软件公司以及咨询公司。
在电话里,微软承诺给他们好处,要求他们大力推广导航者浏览器。
同时作为反制手段,这些伙伴需要增加网景浏览器的推广难度。
与此同时,盖茨下令公司内所有软件开发人员,停下手中所有任务。
开始全力支持导航者浏览器的迭代更新,这道命令最终调动的开发人员高达四千人。
是的,四千个技术人员在雷德蒙德集中,并开始对导航者浏览器进行攻坚作战。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让导航者浏览器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它必须不能落后网景太多。
盖茨对导航者浏览器的规划是三步走战略,这一计划早就已经开始实施。
第一步,发布初代浏览器,了解市场对软件新功能的需求和期待。
第二步,根据市场反馈改进产品功能,然后发布第二版浏览器。
第三步,综合所有经验教训,发布第三个版本,这也常常会是一款拳头产品。
当然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拥抱和扩展”策略,比如首先识别市场领导者。
然后效仿他们,再照搬愿景、提供可替代品,最后整合产品、发挥优势、蚕食对手。
很显然网景就是那个市场领导者,微软忠实的推进自己的策略,并且已经走到了第二步。
现在第三步,也就是第三个版本浏览器,它将是微软的拳头产品。
盖茨期望它能在性能和市场上,与网景的探索者硬碰硬。
所以为了确保导航者3.0万无一失,微软投入了数千开发人员来完善这个版本的浏览器功能。
与此同时在外部,他也必须为导航者争取时间。
就像上面说的,向微软的商业伙伴施加压力,以减缓网景浏览器的普及速度就是目的之一。
盖茨很清楚垄断了桌面系统后,微软可以在这方面做哪些手脚。
他在那次会议上,对微软手中的“特权”做了充分的阐释。
“关于如何开发利用Windows桌面,我们有三种选择。
第一,当我们意识到核心资产面临风险时,我们可以把它作为筹码,来应对浏览器大战。
第二,我们可以将其变现,将桌面位置出售给出价最高的竞拍者。
第三,我们还可以用它来销售和推广自有内容。
我承认,通过第一个选项,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地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削减了MSN的竞争优势。”
盖茨为了争夺浏览器市场,不惜以内部的MSN作为代价来赢得这场战争。
他的这三点提议在内部会议上引起了很大争论,首先MSN部门的人不同意这样做。
他们呕心沥血这么久,结果却沦落为了弃子。
其次,另外一些高管也对盖茨的做法,难以接受。
这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它也很可能让微软惹上法律的麻烦。
早在91年的时候,微软就已经因为桌面软件的垄断问题而惹上了官司。
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Windows95,微软也没有彻底垄断操作系统,所以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但现在盖茨的决定,又勾起了很多高管的回忆。
然而不顾内部的争议,这一决议被盖茨强制性通过。
于是就有了现在迪恩所面对的这一幕,当底线被突破的时候,接下来任何一次“犯规”都不再会成为负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