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类推。

然而有的地方习俗不同,披的颜色也不同,但是顺序大同小异。

说实话,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是分不清的,长大以后也不是分的很清楚。

这些都不重要,这些只要司仪懂就行了。

其他人只要按照司仪的安排,司仪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老杨出殡那天是在早上,我们这里出殡一般都是在早上,然后在中午之前结束。

村里八个中年人抬的棺材,棺材比较重,年轻人和年纪大的人都抬不动,所以一般都是由中年人抬。

杨虎扛着高高的白帆,走在最前面,其他人扛着挽联和花圈跟在后面。

一条长长的白色队伍在田间地头慢慢的行走着,每过一座桥时,司仪都会放一挂鞭炮,告诉逝者,要过桥了。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死人下葬,以前母亲都不让我去看,说那个小孩子看了不好。

如今可能是我大了,母亲也不怎么管我了。

我们来到挖好的墓坑前,抬棺的人把棺材放到一边。

司仪又让人摆起了香案,然后把花圈白帆放到一边。

纸马,纸钱,纸人,都放在香案的两边。

司仪拿出罗盘,然后到墓坑底下面寻找高度和方位。

这一切弄好后,他叫人把棺材慢慢放下来。

棺材放到木坑里,有人把棺材板打开。

司仪把死者的寿衣摆放在棺材里面,死者已经被火化,没有尸体,只有骨灰了。

司仪把骨灰撒在寿衣里面,他尽量把那些骨灰放在该有的位置。

手臂的骨头放在衣袖里面,大腿的骨头放在裤子里面。

死者的头和手还有脚都没有了,司仪用黄纸团成一个球,然后贴上死者的照片,当做死者的头。

司仪又用黄纸做成两只手,放在寿衣的袖口位置。

司仪又用黄纸做成两只脚,放在寿衣的裤脚位置。

忙好这一切后,司仪让人把棺材板盖上。

棺材板盖上之后,司仪又在棺材板上面盖上一块红布。

红布上面写着一排大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司仪又打开一瓶白酒,自己喝了一口之后,然后把剩下的白酒全部撒在了红布之上。

忙完这一切,司仪就爬了上来,然后让人填土。

很快墓坑就被堆成了一个圆圆的小土包,这就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吗?

人生就像过眼云烟,一转眼就消失了!

最后所有亲人围绕着坟包转三圈,然后跪在坟前磕三个头,女人们哭一阵子,然后就都陆续离开了。

这是生者对死者的最后告别,从此以后,只留死者一个人躺在冰冷的地下,直到永远。

那天让我对人生有了感悟,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常常一个人发呆,这一生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到头来的归宿都是一样的。

那么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