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是太宗十三年四月末。】
【此外,左翼军在哈丹的带领下也在不断进军。】
【左翼军从喀尔巴阡山以西的特兰西勒宛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境内进军,通过大量山林地带后到达了鲁丹城。】
【鲁丹城虽然也知道近日有蒙古军队来袭,但他们对于蒙古军队的具体情况同样不甚了解。】
【面对哈丹率领的左翼军,鲁丹城的兵民主动出城迎战,而令他们惊喜的是,这支来袭的敌军好像不怎么能打的样子啊!】
【是的,哈丹也选择了带着军队佯作不敌,向后败退。】
【鲁丹城的兵民击退了蒙古军队后,觉得蒙古军队不敢前来进攻,于是带着一种大胜的快乐回到城中,举城燕乐,大摆宴席庆祝胜利。而在庆祝的同时,他们没有再进行任何防备,甚至连城门都没有关闭。】
【就在他们沉浸在宴饮中时,蒙古军队已经悄然而至,突然攻进城中,一举攻克该城,军之所至,望风披靡。】
【随后,蒙古军队又穿越山林,攻克了瓦剌丁城及圣脱马桥镇。】
【至此,蒙古军队已经完成了对匈牙利全境的占领任务。】
【太宗十三年夏,蒙古军队的各路兵马重新会合于塞育河畔,扎营休整。拔都一边休整,一边又分派了土人,前去治理各个城池,收敛赋税,用来供给军需。直到冬天,拔都才又发动军队,越过多瑙河向西扫荡。】
【第二年,四月,西征大军踏上了归途。】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果然,窝阔台死在十三年的话,西征大军是无法及时收到消息的……”刘启印证了自己的猜想,随后又有些好奇,“那么这段时间是由谁处理国政大事?是窝阔台的小儿子,还是他的皇后?”
现在看来,窝阔台大约是在十三年年尾死的,然后第二年四月份西征军队拔都等人收到了消息,这个时间上是合理的。
但是,按照蒙古人的那个忽里勒台制度,显然这些西征的诸王若是没有回去,这个大会是无法举办的——别的不说,窝阔台自己的儿子还有人尚在西征军之中呢。
那么,在忽里勒台正式举办、确立新任大汗——不管窝阔台自己有没有选定继承人——之前,这段最高权力的空白期,朝堂政事有谁统领?
窝阔台登基之前,是按照蒙古人的幼子守灶传统,由弟弟拖雷摄政监国。这一次,也同样会由窝阔台的幼子摄政吗?话说,窝阔台的幼子是谁?
至于说皇后摄政,这也算是常见方案了。
刘彻想起来一个人:“那个统领中路军南下随后身亡的阔出,他是不是窝阔台原先较为属意的继承人?”他可是死了。
若是这样的话,那在窝阔台的诸子之中,继承人的问题可相当大,其中的操作空间也相当大了。
大蒙古国,太宗年间。
窝阔台也在思考自己的继承人问题。
说实话,现如今的这些儿子们之中,他更喜欢的还是阔出,阔出的母亲脱列哥那也是他更颇为喜欢的女人。他是有意在自己生前明确将阔出立为太子的。
神迹中自己将阔出派出去带兵南下,大约也是要让他积攒经历,培养班底。
可神迹中的他偏偏死了!
这就糟糕了。
若说自己的其他几个儿子中,自己还有没有比较看好的人选,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但是阔出也已经有了子嗣,他的儿子失烈门,自己也一向颇为喜爱。
窝阔台不能肯定,神迹中的那个自己在阔出身亡之后,会不会想要直接立阔出的儿子、也就是孙子失烈门作为继承人。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啊!
像是察合台一系,不就直接越过了子辈选择了孙辈么。
但是,经过神迹先前对于大蒙古国继承制度明里暗里的不看好,窝阔台现如今也对于自己的意志在自己身死后能否被遵守产生了浓厚的怀疑:等到自己驾崩,等到西征军归来,等到忽里勒台大会召开,这其中需要的时间可不少,而在这段时间之后,自己的命令还能奏效吗?
至于说在这段空档期内的摄政人选,窝阔台要比其他人清楚得多,如果摄政之人不是自己的某个儿子,那多半就会是脱列哥那,乃马真氏。
【说回大蒙古国。】
【除去不断的征伐扩张领土范围之外,窝阔台在位期间也对蒙古的各方面制度有了新的建树。】
【而这离不开一个人,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耶律楚材。】
【之前提到过,在早先的蒙古部落也好、初期的大蒙古国也好,是没有一个类似中原国家的赋税制度的,到了窝阔台登基之后,才逐步确立了一些赋税相关的制度,并让耶律楚材和马合木·牙剌瓦赤分别统计中原和西域的户口。】
【但事实上,窝阔台登基初期虽然确立了一部分相应的赋税制度,但整体上还是称得上没有一个成体系的赋税制度的,或者说,没有一个类似中原的成体系的赋税制度。】
【换言之,蒙古贵族中,并非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应当效仿中原制度,从事农业生产并建立相应制度。这和辽朝、金朝并不相同。】
【金朝从根底上来讲就并非游牧,而辽朝虽然一直都保持着游牧底色,但他们也并没有认为中原的赋税制度、农耕经济无足轻重。】
【但蒙古不同。】
【在不少蒙古贵族的眼中,中原人、汉人,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等方面毫无价值。】
【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攻克金朝之前,大臣别迭对于蒙古已经拥有的中原土地是这样的看法:汉人对国家毫无用处,不如将他们全部赶走或者杀死,让田地上长出茂盛的牧草,让这些地方都变作草原,用来给我们放牧。】
辽朝,会同年间。
“啊这……”耶律德光对于蒙古人的想法目瞪口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