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崇明岛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是魔都最大的农产品基地,是魔都的粮仓。

而且崇明岛分属是魔都和江苏省两地管辖。

其中大部属魔都崇明区,位于西北端的小部分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启隆镇和南通市海门区海永镇。

崇明岛和魔都一水之隔,但风景殊然。

崇明岛森林密布,有绿意盎然的农田、花海,湿地、湖泊交织,鸟兽虫鱼时隐时现,很有乡村田园的野趣和朴质,又离魔都不远,呆惯了魔都繁华快节奏生活的李红妆想来体验放松下,许仙自是欣然同意。

“说起来,崇明岛的人一向都觉得魔都闹市区才是魔都。”李红妆在车上闲聊道,“我有一个来自崇明的同事,每次有事问她在哪里时,她常常会说她在魔都或者在崇明。似乎崇明不是在魔都一样。”

许仙点了点头,边开车边和她侃大山道:“崇明岛在1958年才划入了魔都,在此之前,崇明岛一直隶属于江苏省南通专区管理。

为了发展魔都,1958年春天,隶属于江苏省苏州专区的青浦、嘉定等几个县,被划入了魔都。同一年秋天,川沙、金山等5个县又被划入。

为了使魔都拥有合适的蔬菜基地和造船基地,崇明岛也划入了魔都。就这样,江苏省的10个县被前后划分给了魔都,魔都的管辖区面积从600多平方公里,增长到了6000多平方公里。

这些地区加入魔都以后,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魔都的经济发展。当然,这基本上是80年代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主城区和周围的七八个县存在明显的差距。

而且由于划入时间才六十几年,老一辈的社会关系和意识习俗主要都还循江苏,因此并入的地区包括崇明人都比较缺乏对魔都的主人翁自觉。”

聊家常是增进亲密默契度的一个好方式,李经妆很喜欢这种状态,接话道:“我的一位朋友是魔都青浦人,按照他的说法,他父母如果去魔都市区,仍旧会说‘进上海。’

在他童年的记忆中,自己所在的青浦县,和内陆的其他县城差别不大。

按照这位朋友的回忆,即便都是魔都人,也会出现明显的‘地域歧视’。

他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静安、徐汇、闸北等几个地区的同学是一个圈子,外围金山、嘉定、青浦等县的同学是另一个圈子,都出现了格格不入的情况。

虽然他的户口是魔都人,由于家在青浦,他也必须在市区打拼,也在为如何安家而发愁。我另一个朋友则是浦东人,由于赶上了浦东开发的大时代,这位朋友的生活早已衣食无忧了。”

许仙笑了笑,从容侃侃而谈道:“地域歧视,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神州历史上地域歧视的现象就很严重。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古代的时候中原地区看不起周边的地区,于是有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先秦时期,宋国是公认的开心果,楚人是中原人士心中的蛮夷,都是被地域歧视的重点对象。

先秦寓言中,但凡说到愚蠢可笑之事,多冠以‘宋人’的名号。孟、庄、韩、吕这几位先哲虽然学术见解及政治主张大相径庭,但在对待宋人的看法上,态度却出奇地一致——宋人即愚人!

《列子》说有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庄子》里,宋人擅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结果越人都是剪发的纹身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韩非子》中还有宋人不听邻居未雨绸缪的劝告,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提建议的邻居……

宋人大多被描述成浑身冒傻气的形象,即便精通某门技艺,也掩盖不了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搞不清楚状况的笨拙。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的全是宋人。

其实宋国历史悠久,相对富裕,地理优越,文化也发达,宋人遭到诋毁和歧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政治排外。

当时周朝的诸侯们,大都是王室宗亲,或者是功臣勋贵。虽不时之间有小矛盾,但插科打诨还是不便撒在亲友身上吧?

但宋国有些例外——他们是商朝后裔,始封君为帝乙长子、纣王庶兄微子启,也就是多数诸侯国曾经的共同“敌国”。这样,成分不好的宋人们就难免被周家人一起鄙视了,所有的丑事都被冠在其头上。

除了宋人,楚人也是当时被地域歧视的重点对象。

刻舟求剑,主角楚国人;画蛇添足,主角楚国人;买椟还珠,主角楚国人;一叶障目,主角楚国人;自相矛盾,主角楚国人;叶公好龙,主角楚国人。

为什么呢?就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被中原各国看不起,认为人家不懂礼仪,所以对楚国各种嘲讽。

后来项羽最后的失败,也有相当部分原因是出于各诸侯国遗族豪强对于楚人心底里的蔑视和不服。

到了刘邦在众多势力支持下斗赢项羽,建立汉朝,则是二百年关东、二百年关西的地域时代。

刘邦取得政权后,定都函谷关以西的长安。自古以来,函谷关以西,也即关中,经济文化发达,相当于现在的北上广深。而在函谷关以东,则被成为关东。

为了打击王公贵族,巩固中央政权,汉朝政府进行了几次较大的移民,一是天下郡国豪强,富贾商人,俸禄二千石的高官家庭迁入关中,进行管控;二是移民戍边,这基本是贫民,灾民,甚至一些罪犯,在边陲地区开荒定居。

当时,近乎全国人都以自己属于关中为荣,瞧不上关外的人,还说关外人多出鄙儒。

楼船将军杨仆,关外宜阳人,对自己的籍贯深以为耻,虽然他的家乡离函谷关不远。杨仆平南越立下大功,上奏汉武帝请求将函谷关东移以扩关中,且为抬升籍贯甚至愿担负经费。汉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杨仆还真的就自掏腰包于三百里外修建了新的函谷关,从此土豪杨仆变成了‘关内人’,多了无限的慰藉。

不过,到了东汉时又发生了反转。洛阳因地理优越、易守难攻而成为新的首都。这下关东人又开始瞧不起关西人了,嘲笑关西人都是舞刀弄剑的莽夫。

到晋朝时,主要就是北方对于南方的地域歧视。

西晋时,江东双秀陆机、陆云拜见北方人刘道真。刘道真「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直接把才华横溢的吴郡哥俩当做了乡野村夫……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晋中宗司马睿初到江南,被南方土着视为流亡领袖,其代表的江北侨族,因为初来乍到,便以一种谦恭的姿态与江南土着相处。

然而,江北侨族不久之后便开始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江南土着,仗着自己文化水平高,政治势力强,硬是活生生抢夺了一部分由本地土着把持的权力,骨子里也极为看不起江南大族。

所谓的东晋帝国,其实只是一个由江北侨族和江南大族共建、互斗的政治军事大联盟而已,南北相争相轻贯穿了东晋的历史。

到后来,由于北周、隋、唐三个王朝的皇族都源于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所以这个时期的大趋势是褒关中人而贬山东人(包括江左人)。

隋唐时的山东和如今的山东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山,一般指长安之东,关中之东界,秦岭最东端的崤山。大约包括今天的河南东部和北部、山西东部、河北的南部、安徽、江苏北部以及山东省的大部。

而江左也叫江东,可以简单理解为当年三国孙权的吴国所覆盖得区域,大约是今天的以南京为中心包括苏南、浙江、上海及皖南及江西部分地区。

关中就是今日以西安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或叫雍州的关中地区,是除了陕南秦岭之南区域以及陕北以外的陕西。

唐史大家陈寅恪先生将山东人称为山东集团。而山东集团又可分为一文一武的山东豪杰和山东士族两部分。山东豪杰是原来北魏留下来的北方地方豪强,是已经胡化了的武力集团。唐朝廷内部的李积(徐懋功)、程知节(程咬金)、秦琼等都属于山东豪杰势力。

而山东士族则主要指以崇尚高尚文化、门风优美为特征,自认为是中华文化传承主体,由关中及中原地区迁入江左的六朝士族。也就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以及南朝陈等南朝的贵族门阀势力。他们主要是文人集团。

在隋、唐争夺天下之时,唯一能对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形成威胁的就是山东豪杰。所以陈寅恪先生说:‘关中人之恶山东人,隋世已然。’尽管、隋唐朝廷内部已经吸收了大量山东集团的势力。

在有隋一代的隋炀帝时代,雍州京兆(关中)韦氏曾经弹劾山东人结党营私。在那时,关中人和山东人就掐起来了。

而在唐高宗一朝,关于是否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的较量中,实际是关陇集团的长孙无忌、于志宁和褚遂良‘废后反对派’和山东人李积(徐懋功)为代表的‘废后赞成派’的博弈。最后以山东人胜出。

不过总体上还是关陇集团占优,山东集团处于劣势。

安史之乱的根本动因就是山东士族豪族对关陇贵族的挑战。叛乱的支持者们希望通过改朝换代来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而安禄山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即使没有安禄山,其他人也会站出来领导叛乱。

安史之乱实质上是山东集团与关陇集团之间利益争夺的结果,这场叛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唐朝彻底失去了对河北山东地区的管控能力。

不过总体而言,唐朝还是兼容并包的,地域歧视不算严重。

到了宋朝,官方的地域歧视就很明显了。大宋开国所用将相几乎都是北方人,宋太祖赵匡胤甚至说‘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

宋家王朝说到做到,开国五十年内无南人位列宰辅。宰相王旦満退韭砉庠多次公开批评南方人狡猾和轻率,认为南方人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

大宋帝国开科,江南士子虽倾力投入,但‘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故南方士大夫沈抑者多。’

北宋后期,北人反有"沈抑之叹’,这是因为江南经过隋唐五代数百年的开发,国家的经济重心已渐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加上北方战乱频繁,北人大批南迁,令江南人口稠密、物象繁华。北宋统一南方之时,南方人口已两倍于北方。随着南方经济地位上升,朝廷不得不考虑提升南人政治地位,并意识到南方士林爱好文学的习气更符合偃武修文的帝国国策。

从此,朝廷任命宰相再也不地域歧视,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以至于很快超过了北方,而到了南宋则发生180度的大逆转,宰相凡六十二人,其中南人竟五十六人,北人仅有可怜的六人。

绍兴和议之后,南宋政局逐渐安定下来,对于北方来投奔者,朝廷普遍呼为‘归正’,欢迎但不可大用,能文能武的辛弃疾便成为这种地域歧视的受害者。

这些颠沛流离的北人,怀着国仇家恨,欲助宋室反攻,但备受歧视多郁郁而终。风水轮流转,南人开始歧视北人了,宋太祖定下的‘国策’竟被翻转。

可南宋却为这种地域歧视最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陕州凤翔人刘整曾投宋抗金,因积累战功成为驻守边防四川的猛将,然而他的性格有些桀骜不驯,又是‘归正人了,因此遭到其他宋室宿将夏贵、高达、王坚等人的歧视和嫉恨。

宝佑六年(1258),蒙哥汗率十万大军攻四川,刘整在卫城泸州坚守,但蒙哥在四川钓鱼城被射死,蒙军被迫撤退后,他仅被评为下等功。

景定二年(1261),刘整被政治陷害,在投诉无门下,为了活命,他率军投降蒙古大汗忽必烈,并为忽必烈献上灭亡南宋之计。

刘整认为要灭亡南宋,首先就得攻入襄阳,撕开宋军的长江防线。

襄阳,位于长江北岸,是连接四川、京湖两大战场的咽喉要地。夺取襄阳,蒙古就可以将南宋军队分割包围,四川、京湖两大战场被孤立,不能相互支援,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此外,夺取襄阳,蒙古就可以顺江而下,武昌、南京必然守不住,京师临安也必然不保。

本来对灭亡南宋失去了信心的忽必烈‘满血复活’,他采纳刘整的建议,并将其付诸行动。

至元七年(1270),刘整替蒙元造良舰、练水师,并与征南大元帅伯颜围攻襄阳。

襄阳之战是决定南宋命运的关键一战,襄阳之战之后,南宋没有几年便迅速的败亡了,到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跳海,南宋便亡了。

可以说,宋元战争后期的关键决策人物,不是伯颜,而是这个被地域歧视和迫害而降元的刘整。”

趁着排队进高速,许仙转头看向认真倾听着的李大美人,微笑道:“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刘整倒好,世人辱我欺我,我亡其国。

因为地域歧视而亡了国,南宋也是够自作自受的。”

李红妆满眼星星的看着男人,道:“听你如数家珍的样子,我觉得像是在听大学历史老师讲课。我以后就叫你许老师好了。”

亲密恋人之间不是都应该有一个专属的昵称吗?

许仙脸上露出一抹坏笑,意味深长道:“李同学,今晚老师我一定给你好好上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