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面对这种情况,政府还没有办法拿出很好的解决方式!”
“就像今天正在街上工作的这些工人同志,他们的利益,就处于保障体系的最底层,力度非常的薄弱!”
解说的时候,叶枫就拿着旁边那些已经停工,等待着叶枫处理结果的十几号农民工。
“这些同志都是农闲时刻进城务工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技术方面来说非常薄弱!”
“你说人社部门严格追究劳动合同关系的话,那么固然对于他们的权利是一种保障,但同时也是一种制约!”
“因为他们大多数并不能固定在某一个工地,或者某一个工程队当中,而是这边干几天,那边干几天,甚至都是处于随时走人的状态!”
“可是如果人社部门严格要求工程队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在合同期限内,那么他们就失去了再到其他工程上干活的资格!”
“毕竟一旦成为工程队的工人,那么就得随时待命,工程队没有活,那么只能拿着一点微薄的基础工资,政府总不能强制要求人家给多少工资吧?这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可是如果要是任由这种零散的模式发展下去,这些同志的利益又无法保证,总不能干两三天的活,几百块钱的工资,却必须把仲裁、法院等部门都跑一趟,然后和工程队在那里长时间扯皮吧?”
听着叶枫从两面性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些农民工都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原因,就连外行的记者都听得非常清楚,频频点头赞同。
“所以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社会实际情况之间,找到一种有效机制,既保障了工人地利益,又不影响他们寻找工作的现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如果政府只是简单粗暴的,出台一条工作必须拥有劳动合同的规定,我敢肯定,所有的工程队为了节省麻烦,肯定会拒绝这些零散的工人前来打短工!”
“看似好意的政策,结果却砸了人家的饭碗,这根本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
“毕竟要是换做我们站在工程队的角度,你觉得你是干脆直接培养一批工程队容易呢,还是不断地和这些零工的工人签订合同,以及应对非常大概率出现的各种情况划算?”
当着工程队负责人以及那些工人的面,叶枫没有丝毫偏袒,也没有丝毫隐瞒,直接没有丝毫避讳的说出很多内情。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一些已经过了六十岁的进城务工人员,按照国家劳动法的规定,根本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地资质,那么我们难道直接取消他们劳动的资格?”
“虽然我们的法律是为了保护那些年长者,但是如果放在建筑公司的角度,那么就认为这些人是负担,因为监督地严格,那么使用他们就触犯了法律!”
“但是事实上,谁敢否认这些年龄超过六十岁地劳动者,为这个城市为这个国家所付出的血汗和贡献?”
“因此,我们政府要做地并不是教条式地看待法律的规定,而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灵活地帮助法律作出完善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满足他们的诉求!”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