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赵教练像往常一样密切关注着队员们的表现。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问题或需要改进之处,他便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林奇并没有选择左打,他知道目前热身最重要的是先稳固自己右侧打击的状态。因此,面对外角球时,他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一贯的理念——稳稳当当、扎扎实实地将球击向中外场的方向。

“嗯?小伙子,你以前的教练教你打外角球是打向中间方向吗?”赵教练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林奇身边。他首先被林奇那漂亮的 M 式打击动作所吸引,眼睛紧紧地盯着林奇的打击动作。紧接着,当他注意到林奇每次都将外角球强行打向中外场,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队员那样顺着球势打向相反方向时,不禁感到十分好奇。

于是,赵教练忍不住开口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吗?”

林奇听到声音后,立刻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过头看着赵教练,然后认真地解释道:“其实这并不是别人教我的方法,而是我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我认为把外角球打向中间方向,可以让我的整个挥棒轨迹变得更短,从而提高击球速度。如果只是顺势推向相反方向,我可能还需要等待球再靠近身体一点,这样会削弱我的打击力量。”

赵教练听了林奇的回答,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球员竟然有着如此独特的见解,而且还能够付诸实践。于是,他继续追问:“那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是你的教练告诉你的吗?”

林奇点了点头,笑着说:“是的,教练。我在训练中发现,如果按照传统的打法去应对外角球,有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所以我就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击球方式,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最终找到了这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后面我们教练也是肯定了我这个进攻方式,当然如果想要刻意把球打向相反的方向,我也是能做到的。”

“嗯,不错,能通过训练形成自己的想法,你这点非常好,继续保持。”赵教练面带微笑地点头称赞着林奇,他对于林奇的表现相当满意,并因此对这位年轻的小队员产生了更高的期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轮的 T 座打击迅速结束。紧接着,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将球收集回 T 座,准备迎接下一轮挑战。而这一次,T 座打击发生了变化,球路变成了内角的高中低三种类型,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熟悉不同角度和高度的球路。

面对内角球时,所有人的打击力度明显增强。林奇敏锐地察觉到,队中有几位选手的击球力量并不比梁鹏差上多少,可以看出他们都具备 U12 本垒打的实力。

“好了,最后一项,你们轮流上来击打我投掷的球。每人五次机会,循环三轮。完成之后,我们本次赛前的打击热身就结束了。”赵教练大声宣布了最后一项打击任务的具体内容。队员们听闻此言,也纷纷做好了打击的准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