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烤为烤肉宛,始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创始人是大厂一宛姓回民,先在绒线胡同西口外经营烤肉,后在宣武门外安儿胡同西口有了门脸,故称“安儿胡同烤肉”。两间屋子,两个炙子。炙子是若干粗铁条并成的,中有细缝,既非铁铛也非炮肉的铁板。
以松木为燃料,肉以牛肉为主,先由多种配料调好,再由食客自己在炙子上烤熟,烤时有油从炙子缝中滴下松木,形成混合香味。
许多食客都是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支在长凳上,边烤、边吃、边饮酒,俗称“武吃”。那时宛家哥俩儿经营,弟专门选肉、切肉,哥支应顾客。不用写单子、对单子,吃完一数盘、碗、碟,马上报出肉多少、酒多少、烧饼多少、粥多少,共多少钱,丝毫不差。后来在原地扩大,增加炒菜。
另一烤是烤肉季,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创始人是通州回民季德彩,原在什刹海东北岸经营烤肉,民国初年在银锭桥北有了门脸,位置极佳,食客可以边吃边欣赏湖中及西山景色。烤肉季以羊肉为主。新华国成立后,门脸略北移址,扩大经营,增加炒菜。
“三轩”:即老四九城清真饭馆最有名的两益轩、同和轩和同益轩,号称“三轩鼎立”。
两益轩始于民国初年,位在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今铁树斜街)三元客店,后迁至对面扩大经营,锐意革新,使清真菜从咸味口重变为鲜香清淡、甜咸适度,很快食客盈门。引进南方烹调手艺,改革京菜风味,创出京都大菜。酥鲫鱼是两益轩的招牌菜,马连良每来行宴或便酌,都要点个菜。后辗转搬迁,最后在牛街北口营业,直至牛街改建工程中拆除停业,一直未恢复。
现在崇外大街的两益轩酒楼经营川、粤菜,与老两益轩名称相同,但没有传承关系。
同和轩是由牛街回民马氏三兄弟马万福、马万清、马万林创办的。马万福原在牛街回民厨师杨玉山、王德海开设的“两益轩”饭馆掌灶,练就一手炒菜的好手艺。同时,学到了“两益轩”的经营手段。1925年马氏三兄弟,凑足资金,也在“两益轩”相邻处,开设了饭庄。同和轩在京派本帮菜上下功夫,增添了清真北京烤鸭。其他如“全羊席”、涮羊肉等一些北味特色菜,也精工细作,质量上乘,很快赢得信誉,在清真菜馆中,独树一帜。还在北海五龙亭开设分号。
同益轩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位于大栅栏门框胡同,以炮、烤、涮和牛羊肚儿闻名,生意兴隆。1949年停业,1985年恢复,但又在前几年的前门地区改造中停业。
“四顺”:即东来顺、西来顺、南来顺、又一顺,有人加上北来顺,称“五顺”。其实北来顺是护国寺小吃店扩充的,无论历史还是菜肴均无法与其他四顺比及,并称似不合适。
最火的当属东来顺,不仅连锁店遍于京城和各地,还设至海外。正址在王府井东安市场,始于1914年,创始人为沧州回民丁德山。开始在东安市场卖豆汁儿、扒糕等,1906年设东来顺粥棚,1914年盖房设东来顺羊肉馆,开始经营涮羊肉。“选料精、刀工细、佐料适口”为其经营要诀。肉选自在城边饲养一段时间的“喂羊”,部位仅用“大小三岔儿”和“上脑儿”,然后一层肉一层荷叶一层冰压成已经僵硬但又未结冰的“麻冻儿”状再切,一斤肉要切八十片儿。调料均由对门天义成酱园供应(后干脆买下自营,并改名天义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