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几十年前,南方人很少有机会吃面条,一日三餐都是米饭,不吃米饭也是喝粥,吃面和喝面汤都是比较奢侈的事,进城和在城市的人,可能吃面的机会多点。

小时候吃的面条很简单,只有酱油,猪油和香葱,面条吃完了,剩下的面汤必然会喝干净,一滴不剩的那种,把面条加进碗里前,会在碗底放进酱油,香油,一点葱花。

碗里放酱油葱花这个习惯到现在也没有变化,放完佐料,再舀一勺面汤进去搅一搅,香味立马扑鼻而来。再捞一大筷子面条进去,呼噜呼噜一碗下肚。即使没有菜和肉丝,没有鸡蛋,酱油面吃起来还是十分香。但放到现在面条如果没有肉食和青菜打底,大概率是吃不下去的,现在基本上不会有清汤面条吃了,即使手工制作的面条,没有肉菜和大量的调料辅菜也吃不下去,更不用说光盘。

米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不知道什么是生抽和老抽,只有酱油,也就是现在说的老抽。那时候,小卖铺里卖的也只有酱油和醋,几毛钱打一勺。现在基本不卖散装酱油和陈醋了,都是包装好的酱油和陈醋。

小时候一碗浓香四溢、回味无穷的手工挂面,留给无数人的是浓浓的乡情,温馨的亲情让人感动和珍惜,也温暖一直陪伴人们的成长。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机械化的时代到来,手工挂面流程也会简单更多,节省不少人工和时间,不会像以前挂面成品要几天时间,现在基本上都是节省了大部分出品时间,还有蔬菜,水果和野味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现状,产品出窝率加快,上市快,才能抢占市场,卖的多,有经济价值。

还有小时候的碱面大馒头,味道香有嚼劲,越吃越好吃,越吃越上瘾。干农活的人,最幸福的就是饿了,能啃上一个大馒头,那时候小贩叫卖的馒头和包子个头都比现在的大多了。

米云家下面居住的一户人家就卖了一两年的包子馒头,每天卖百来个,就是比较清闲的时节骑自行车在全村叫卖,一年有卖几个月,后来就不卖了,可能赚不到钱,不是馒头包子不好卖,货真价实的馒头包子除开成本,进账没有多少。

米云思来想去,猜测主要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没有钱,没有消费能力,米云家就是,平时一年到头都没见过什么零花钱,在地上捡个几毛钱都会开心半天,悄悄的开心,谁也不告知。外来人员也会偶尔过来叫卖包子馒头,只是频率少,一月连来三天,或者几个月来售卖一次,就连天天叫卖的娃糕也是无声无息的突然就不卖了。

小时候最爱吃的碱面大馒头,如今很难见到它的身影。那时候没有发酵粉,每次蒸馒头的时候剩下一小块面,用作下次蒸馒头的“引子”。再次用的时候要提前把它拿出来,放在水中浸泡至软,才能够再次利用。用发酵粉蒸的馒头不用碱面,虽然说简单省事儿,但味道远远不如碱面大馒头的味道香,小时候的纯手工碱面大馒头,即使没有菜,一口气儿也能吃3个,越嚼越香,越吃越好吃,越吃越上瘾。

小时候吃的包子也主要是红糖包子和肉包子,米云的记忆里,糖包子吃的还相对多点,但三十年后的今天,市场上基本上很少见卖糖包子的包子铺,偶尔见到,吃了几口糖包子,感觉还是吃不下去,可能真的是人的味觉变了,不能适应,肉包子是主流,馒头几十年还是变化不大,红糖馒头,咸馒头,不管怎么变,馒头就是馒头,市场卖的馒头都能过的去,刚出锅的馒头基本上都能吃下去,但完全干吃馒头还有点吃力,还是要就点咸菜和汤料,小时候的馒头干吃几个都没问题,现在干吃馒头一个估计就到了极限,除非极度饿了的情况可以忽略。

现在的人们是越来越懒了,想吃馒头买两个,简单省事儿,可是外面的馒头作坊卫生条件堪忧,味道和口感也是各不相同。总的来说,馒头包子几十年的变化不大,或者说几千年的变化都不大,流程和工序就那么一点,但小时候的馒头和包子更让人怀念和流口水。现在的馒头和包子只能饱口腹和填饱肚子。

碱面馒头虽然很好吃,但还是会有好多人不会做,或者说不愿意去做,费事费力,掌握不好面粉和面碱的比例,不知道面粉和面碱到底放多少。不是专业食品级爱好者做不出好吃的馒头和包子来。

米云小时候在村里就吃过馒头包子,出村两年上学就没吃过了,米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一日三餐都是米饭为主,在外上学一周,米云手上有钱,原则上可以多喝面汤和吃上包子馒头,实际上没多少机会能吃上,因为手上的生活费有限,能保证一周的菜钱不少就是好事了,不然就只能光吃白米饭了,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不到半周手上的资金就花光了。

在90年代,那时候米云一周的生活费就不到两元钱,买菜钱一餐一毛起步,买两三毛钱的菜也有,基本上进学校两天就花光钱了,白天找同学支援点菜吃,还可以赊账,卖菜的农户都是固定的两三人,都是熟人,都好商量,晚上还可以捡老师们没吃完的剩菜吃,晚上的米饭和老师一起吃的,同一锅米饭,只是学校不管菜,前文都有提及,这里就不多做回忆了。

以前人们生活不是太富足,能够去饭店吃顿饭是一件比较奢侈和值得炫耀的事,当年饭店里调制包子馅有高汤和材料油,这在自己家里是调制不出来的,毕竟当年人们肚子里的油水不像现在那么足,因此偶尔吃一次外面饭店的包子会觉得特别美味。

小时候的包子馒头之所以好吃,不仅因为它们的美味可口,更因为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家的温暖以及传统制作工艺的独特风味。手工制作的馒头包子和挂面都是传统手艺,工序繁多,时间几天,都是干劳辛苦的作品,有时间和汗水,原生态的做法,当然好吃,不像现在清一色的工业机械化设备,压缩了大部分时间,提高了成品效率,味道方面可能多少会有点影响。

不是现在的面条不好吃,包子馒头不再香了,肚子饿了,吃什么都好吃,以前是没多少东西吃,偶尔吃几次能不香,能不回想,能不念念不忘吗?

打个比方,就是现在天天让你吃鱼翅燕窝和鲍鱼龙虾,你连吃一周以后,也会吃厌,吃腻,不想再吃,偶然吃个萝卜干都觉得开心和开胃,眼前一亮,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好东西天天吃,吃多了也会吃吐。

米云的那个时代,听说野生甲鱼都是家常便饭,天天都能吃好几条,不像现在奇货可居,几百块一斤,还吃不上野生的,只能吃家养人工养殖的替代品,还有小时候的青蛙和黄鳝泥鳅,也是可以天天吃,现在也基本上吃不上野生的,也只能吃人工养殖的替代品。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在“吃”上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最高要求是吃的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后来是吃的好、吃的营养,现在又开始追求绿色、有机、原生态,追求自己小时候食物的味道。

欲望越高就越难满足,毕竟追求越高,代表着我们选择的空间越大,也意味着我们自身的经济实力真的是大幅度提高了。追求这些是好事,但是过于执着就有些偏激了。

客观上讲,现在食材的味道的确不如我们小时候的好,这是没有太大争议的。米云也知道,各种原因导致的,但是,需要明确一点,现在食材味道差并不意味着营养价值低,也不代表现代农业下的产品质量低,这恰恰是现代农业下产品高品质的表现。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味道,是由什么来决定和呈现的?

味道是由味觉和嗅觉共同产生的。其中味觉能分辨出酸、甜、苦、咸、鲜这五类基本味道,剩下的复杂分类就得靠嗅觉。需要注意的是,辣并不属于味觉和嗅觉,而是痛觉的一种表现。食材想要味道好,那么就需要提供足够的物质来刺激味觉和嗅觉,这些物质含量越高,味道也就越好。而这些物质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大家都知道农家自养的动物都比集中饲养的动物好吃,以猪肉为例,土猪肉的确比普通猪肉好吃,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好吃的主要原因是土猪饲养时间长,呈现和呈香的物质沉积量增加。另外,长时间的饲养,还会让猪身上的脂肪逐渐分布到肌肉之间,形成大理石纹,带来软糯香甜的口感。除了时间,品种的不同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果说动物制品的差别还可以通过增加饲养时间来改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吃的蔬菜和水果,口感和味道上的差距则是无法改变的。

现在的蔬菜水果和我们小时候吃的蔬菜水果,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品种了。这种改变,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更高而做出的选择。

在品种没有改变之前,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偶尔获得一点反季节蔬菜或水果,家长都会视若珍宝,必须找一个好的理由,呼朋唤友一起分享才行。萝卜白菜过冬的记忆估计很多80后都有。

只能说时代在变,人的味觉也在变,万事万物都会随着时间变化,人的心态也是,每个年龄段都各不相同,不能过于追求完美,适当的满足就是最好了,人类生存最先考虑的就是填饱肚子,才有之后的美食和衣服,从茹毛饮血到熟食,再到厨艺,从光着身子进化到文明,都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前进。存在即是合理,要学会理解宽容不成熟的时候。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