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六年。
秋季。
“这红薯,还真是个好东西,俺家那口子最爱这一口,吃起来有些甜呢。”
“可不是,这太后娘娘还真是功德无量啊!俺家的娃子全靠红薯来养活,还做了红薯干,这可是长安城里的贵人都喜欢吃的玩意儿!只不过,做的可比俺们要精细多了。”
“是啊!对了,你们今年要去给娘娘进香吗?”
天地里,几个婆子大声的聊着天,以往她们的脸上都是苦涩,如今,她们的脸上也都有了笑容。
他们的老头子都在担着红薯,个个脸上都是笑容。
红薯在九华四年就种满了整个大唐,红薯的产量很高,两三千斤都是很正常的,若是侍弄的好了,能达到四五千斤,比如,太后与军队里种出来的就不少于四千斤。
他们的土地比较贫瘠,好的土地都被那些大官以及那些个有权有势的占有了,即使有太后一力改革,效果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出来的。
这不,他们把稻谷、粟米等少种了一些,红薯就多种了一些。
更重要的是,缴税可以用红薯代替。
以往都是用粟米、布匹、银钱来缴纳。
这一大改变,可算是让天下的百姓尽欢颜了。
对于这一点,朝臣们也是赞同的,这红薯缴纳上去了,可以送去偏远的地方,让其耕种,只有一点,不可以卖给外国人。
太后执政六年,已出现政通人和的景象,就连老天爷,都十分的赏脸,六年来,都没有蝗灾什么的侵袭,自然灾害更是没有出现。
大唐内,已经三年未见一个土匪了。
太后还每年派钦差大臣到各地去巡视,每个钦差大臣都有皇家暗卫护航,因此,倒是没有丢命的。
且太后还是根据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当地的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派大臣过去,让他们无法与之同流合污。
比如,派双方看不惯的人过去。
或者对手过去,都打着让对方倒霉或者死的想法在里面。
这一操作,朝臣们人都麻了。
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但又在可控的范围内。
可以说,太后娘娘,是把帝王心术用到了极致。
这不,九华六年年年初,就宣布了要开恩科的消息。
太后摄政以来,每年都开恩科,实在是罢免的人过多,没有人干活啊!
要说消灭世家,那是不可能的,短短几年,更何况,如今的大唐的世家,根扎的很深,只能慢慢让世家的影响力降低。
选拔寒门之士就是其中之一。
因每年都查抄了不少人,好些还是世家子弟,这科举选拔出来的人员也就出来了。
很快步入了官场。
不过,都是八九品的小官,可小官多了,还都是被太后给安排到地方上去了,无数个小官,秉承的都是太后的意志。
为天下百姓谋取福祉!
而他们的上峰,想要贪他们的功劳,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上面还了钦差大臣呢!有暗卫直接报给太后呢!
王允刚开始还对女儿开恩科的事情,不怎么在意。
可是到了九华五年,方才知道,太后的深意。
没错,他认为太后的摄政不再是对薛仁贵的恨意,而是实实在在的想做些实事。
已经配得上摄政二字了。
他原本也有颗为天下百姓的心,可他已经老了,支撑着整个大唐,已经让他身心疲惫。
天上皇对他的栽培,他已经回报。
王家,如今仍然在。
可他,雄心壮志已然不再!
最重要的是,他如今是外戚了,还是个手握实权的外戚。
就此退下来吧!
给子孙后代一个前进的机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