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后,气体变得如此之热,以至于当氢原子碰撞时,它们不再弹开而是聚合形成氦。如同一个受控氢弹爆炸,反应中释放出来的热使得恒星发光。这附加的热又使气体的压力升高,直到它足以平衡引力的吸引,这时气体停止收缩。这有一点像气球——内部气压试图使气球碰撞,橡皮的张力试图使气球收缩,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平衡。从核反应发出的热和引力吸引的平衡,使恒星在很长时间内维持这种平衡。

(2) 然而,恒星最终会耗尽它的氢和其他核燃料。

(3) 貌似大谬,其实不然的是,恒星初识的燃料越多,它则被越快燃尽。这是因为恒星的质量越大,它就必须越热才足以抵抗引力。而它越热,它的燃料就被耗得越快。

(4) 当恒星耗尽了燃料,它开始变冷并收缩。

1. 但是这种收缩并不是无限发生的,一名叫做昌德拉塞卡的印度人算出了在耗尽所有燃料之后,多大的恒星仍然可以对抗自己的引力而维持本身。

(1) 当恒星变小时,物质粒子相互靠得非常近,而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两个类似的粒子不能存在于相同的态中,也就是说,在不确定性原理给出的限制下,它们不能同时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它们必须有非常不同的速度。这使得它们相互散开并企图使恒星膨胀。因此,一颗恒星可因引力的吸引和不相容原理引起的排斥达到的平衡,而保持其半径不变,正如同在它的生命的早期引力被热平衡一样。

(2) 但是这种平衡有一个极限。相对论把恒星中的粒子的最大速度差限制为光速。这意味着,当恒星变得足够密集之时,由不相容原理引起的排斥力就会比引力的作用小。昌德拉塞卡计算出,一个质量比大约太阳质量一倍半还大的冷的恒星不能维持本身以抵抗自己的引力。(昌德拉塞卡极限)

(3) 这个极限的两个方面恒星的最终归宿为:

① 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比昌德拉塞卡极限小,它最后会停止收缩,并且变成一种可能的终态——“白矮星”。白矮星的半径为几千英里,密度为每立方英寸几百吨。白矮星是由它物质中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支持的。

② 另一个终态,其极限质量大约也为太阳质量的一倍或二倍,但是其体积甚至比白矮星还小得多。这些恒星是由中子和质子之间,而不是电子之间的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支持的,所以它叫做中子星。它们的半径只有10英里左右,密度为每立方英寸几亿吨。

③ 如果质量比昌德拉塞卡极限还大的恒星在耗尽其燃料时,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某种情形下,它们会爆炸或设法抛出足够的物质,使它们的质量减小到极限之下,以避免灾难性的引力塌缩。但是,很难令人相信,不管恒星有多大,这总会发生。

④ 昌德拉塞卡指出,不相容原理不能够阻止质量大于昌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发生坍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