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移民开始在大宋上演!

大宋虽然是一个超级商业帝国,赵素之前也让赵桓推出了一系列的商业政策。比如大规模化的商业生产模式,比如鼓励百姓经商,制定更合理的商税政策等等。

这些年大宋各地都兴起了一些大型的工厂,特别是沿海地区,还有很多百姓都当起了小商贩,这些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的压力,淡化了土地兼并的矛盾。

但是土地兼并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治!

毕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有经商的头脑和愿意到工厂干活的。很多百姓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更愿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过日子。

这场大移民就是针对这些视土地为命根子的百姓!

朝廷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凡是愿意移民到辽地的百姓,一个成年男子就可以得到十亩地,一个妇人也有五亩!

反正广阔的辽地有的是无主的土地!

为了解决盘缠问题,只要有本地开具的移民文书,一路上都可以得到各地官府的粮食救助。

到了辽地,当地的官府不但免费帮忙盖房子,还免费提供粮食种子,免费租借耕田的牛马。

如此丰厚的条件,那些在中原失去土地,难以为继的百姓自然不会拒绝。

至于背井离乡?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还管什么背井离乡?

垂拱殿,赵素正在接见钱康。

钱康是农民出身,后来经商,靠着把土豆、地瓜和玉米等农作物从南美洲带回来才逆天改命,当上了官员。

在赵素的赏识下,一直当到了工部右侍郎。

工部尚书苏符因为汴京之变下狱,赵素登基之后,便把钱康正式提拔成了工部尚书。

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在被赵素逼得不得不去夷山书院当了几年航海学的博士之后,如今的钱康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商人,身上多了几分书气。

赵素召见他,是因为李纲最终把移民这件事交给了他。

因为底层出生的钱康是重臣中不多比较了解民生、农事的人,而且为人低调,做事认真踏实。

赵素问道:“钱尚书,各地官府的粮食供应能够跟得上吗?”

大移民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都需要持续个好几年时间,如此大的人员流动,各地官府的粮食供应是最大的难题。

钱康恭敬道:“官家,问题不大,您别忘了咱们有的是土豆和地瓜!”

赵素啼笑皆非:“不错,朕差点忘了这一茬,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土豆、地瓜和玉米等杂粮已经彻底在大宋落地生根,各地基本都有种植,这几年的收获都呈爆发状态。

赵素北伐,大军很多时候都在啃土豆和地瓜。

以目前的储存和源源不断的产出,供应各地的移民问题应该不大。

钱康连忙道:“微臣不敢贪功。”

“还有辽地那边的当地官府也要交接好,协调好才行。”

“微臣打算过几日就去一趟辽地,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赵素欣慰道:“那辛苦你了。”

“不敢,这是微臣的职责所在。”

“你这几年专心把这件事办好,夷山学院那边就不要去了。”

接下来钱康肯定需要各地跑,不可能再兼任夷山书院的博士。

钱康先是大喜,然后就是犹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