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历史,郑和下西洋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就是为了给朱棣筹措军费。
彼时的朱棣因为连年对草原用兵。
需要大量的军费。
所以在南越看到这些稀有的香料的时候。
郑和便第一时间将其运回到了大明。
这些香料刚进入大明的时候。
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因。
在开始的那段时间里。
确实紧俏的不得了。
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的达官贵人和富户士绅。
都对其趋之若鹜。
这也导致这些香料的价格居高不下。
在最开始的时候,甚至算得是一种硬通货。
那时的大明,本身就很缺钱。
再加对外征战,花费的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样一来,给官员们的俸银自然就不够了。
不过朱棣也想了个法子。
那就是用这些能够充当硬通货的香料来抵扣官员们的俸银。
当一开始朱棣提出用这些南越来的香料抵扣官员的俸银的时候。
那时候的官员们还是很乐意的。
因为这些香料从衙门里拿出去,就立刻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
总比那些宝钞和折色或者是拖欠俸银要来的好的多。
如此一来,朝廷既筹措来了军费。
又解决了官员们的俸银问题。
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尝到了甜头的朱棣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东西。
于是频频的派郑和下西洋去搞这些香料。
但是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次数越来越多。
香料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了起来。
少则几万斤,多则几十万斤的香料疯狂的运回大明。
然而这些香料又不能当饭吃,也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消费得起的。
消费得起的人家,又消耗不了数量如此之多的香料。
于是这些香料的价格便开始逐渐走低。
然而香料的价格虽然变低了。
鸡贼的朱棣给官员们抵扣俸银的香料数量却没有涨。
依然是最初的那个数量。
如此一来,那些官员们就算是把香料都卖出去也不够原本的俸银的。
更不要说还有很多人手里的香料根本就卖不出去。
一来二去,官员们的怨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这也就导致了后期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开始反对郑和下西洋。
当然,这只是大家反对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郑和下西洋所挣来的那些钱全都进了朱棣自己的腰包。
用来供自己打仗的军费开支。
但是下西洋所需要的花费。
比如船只的维护费用。
出海所需的花费。
以及随船人员的俸禄。
却都是由地方和国库来供给的。
这样一来,国库里的钱就只见出,不见进。
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明国库更加的捉襟见肘了起来。
自然也没有人愿意让郑和下西洋了。
朱柘同样也对这些南越的香料很心。
因为这里面确实蕴藏着海量的财富。
但是朱柘却没有像朱棣那样做。
之所以会出现全员反对出海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两个字,利益。
在家天下的时代里。
这些大臣们理论和地主家的长工没有任何区别。
想要让长工们多干活。
光凭一张嘴是不可能的。
必须要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臣们也是一样,要让他们看到南越过来的那些东西。
确确实实是值钱的好东西。
并且是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这样才会让这些官员们从心底里支持大明出海。
所以从南越那边过来的商品贸易。
并不经手内库。
而是由皇商全权负责。
至于赚的钱,则是要经过户部,全部充入到国库里面。
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朱柘不会用香料来抵扣官员的俸银。
发到官员手里的俸禄是实打实的银子。
这样一来,得了好处的官员们,自然就不会反对和南越之间的贸易了。
不仅不会反对,反而对此大力支持。
自此之后,大明和南越甚至是南洋之间的贸易,也开始变得频繁了起来。
而这么做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
那就是大明从到下,都对海外的一切事物起了兴趣。
只不过朱柘并没有放任民间出海。
一是为了给朝廷积攒足够多的财富。
二来是朱柘觉得这些人的胃口吊的还不够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