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高都以南十多里的三岔路口分了手,姬霖带着雨珠和雨荷上了东南方向的一条岔路,我和钟离则上了向西的一条小道。太阳下山以后,在一个村庄投宿的时候,我才知道用了一天时间只走了一百多里。钟离建议白天休息晚上赶路,这样就能施展墨者的神行术,问我能不能跟上?
跟上肯定没有问题,但我不想那么着急,让他在村子里找辆牛车慢慢赶路。钟离不解,说我离开高都的时候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长安,离开高都才一天怎么又不着急了?
我叹了口气说道:“我也想早点赶到长安,但是不行啊!此去长安等于一头扎进了麻烦之中,我们将要面对的不是武道世家,也不是门阀大族,而是拥有皇权深居未央宫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所以需要在路上想到解决眼前困局的办法,假设可能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免得事情到了眼前,乱了阵脚”。
钟离二话不说带着我去找房东,让他帮忙买一辆牛车。村庄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没有大户,自然没有现成的牛车。钟离正想离开连夜到附近的村子里去碰碰运气,房东的儿子突然说道:“两个时辰前,两位行脚的客商投宿到村西的一户人家,他们每人都赶着一辆平板牛车,如果想买牛车可以找他们问问”。
钟离大喜,请房东的儿子带他去村西的那户人家,我却与房东拉起了家常,询问光景过得可好。房东五十出头,但是长期繁重的田间劳作让他的背都弯了,脸上满是风霜与岁月侵蚀的印迹。听我问起家中的光景,房东叹了口气,看着星辰密布的天空说道:“前些年日子虽然也不算宽裕,但总算可以过得下去,近几年开始不行了,感觉一年不如一年”。
“哦”,我一听来了兴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房东叹了口气说道:“先帝在位的时候,皇粮是三十税一,家里种了七十亩地,除去上交的皇粮和人头税,还能有点节余,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使役的牲畜,不少人家还养了驾辕的马匹,农闲的时候把一些田间的果蔬运到城里换些食盐和布匹,官府差不多也在农闲的时间下派徭役,不影响田间的生产。可是这几年情况有所变化,先是官府把三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皇粮的负担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后来人头税也涨了差不多一倍,我最小的孩子已经年满十四岁,五口人光是人头税一年就要支出600钱,前些年还能用粮食交人头税,可是近几年官府只收现钱,我们只好卖了粮食再去交税,结果粮商会联合起来趁机压低粮价,有时候卖掉两千多斤粮食才能凑够600大钱。这还不算,去年年底开始,官府开始征集马匹,今年开始征收军赋,说是朝廷准备与匈奴开战,村子里所有人家的马匹都以极低的价格被官府收走。要不是朝廷收缴了马匹,家家户户都有马车,买或租都行,哪用得着考虑牛车,牛车太慢了”。
我吃了一惊,史书上说这个时候大汉依旧采取三十税一的政策,这个地方的百姓却交纳十五税一的皇粮,不知道史书没有记清,还是当地官员私自增加了赋税,尤其人头税不能用粮食交纳就能说明问题。心里虽然清楚,但是又有什么办法,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房东。
史书记录自元光元年开始以后的十几年间大汉百姓的税负逐渐加重,尤其是汉匈开战以来大汉收缴军赋,给百姓套上了一个沉重的枷锁,随着汉匈战争不断升级,战争开支越来越大,人头税越来越重,军赋更是层层加码,后来连续六次出台的彻底消灭中等收入阶层,盘剥普通百姓的货币改革,最终导致大汉成为一个拥有少数富甲一方的门阀大户和绝大多数贫困百姓的国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