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商鞅却坚定的反驳说:“夏桀、商纣没有改变旧礼也不免灭亡;而商汤、周武没有遵循旧礼也都成就了王业。治理国家不一定要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我国古代的许多人都是非常崇尚礼制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他实行了郡县制,但却有一个人劝他恢复以前的分封制。

那人说:“凡事不师法古制而能长久的,从未听说过。”

他所说的古制,主要就是指周王朝的礼制。在他们的眼中,周王朝的礼制是最好的——尽善尽美!

可我们就来看看周王朝在那“尽善尽美”的礼制治下的结果吧:帝国分崩离析,中原大地上战乱连连,一连数百年!普通的人民大众为此付出了多少惨痛的代价!

不止如此,汉朝在立国以后实行了分封,结果酿成了七国之乱;明太祖朱元璋也分封他的儿子,结果有了“靖难之役”。

可偏偏又有人将这一切解释为“礼崩乐坏”。他们是不是太对人性抱有幻想了,幻想人人都能自觉的遵守那“尽善尽美”的礼仪。

不但祖宗留下来的制度不能改变,就连远古时期的制度还要效法,中国人总是厚古薄今,又是何道理呢?

但说到厚古薄今,我们是不是再说一项大家都没有明说但大家都又心知肚明的礼制呢,那就是:先人不可超越——先人是不能被我们后辈超越的;超越了先人,便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一项很奇怪的礼制。

但说的也是啊!事实证明先人确实是不能够被超越的。自礼教纳入政治以来,你听哪位皇帝说过“我的治绩胜过尧舜”呢?

尧、舜是远古时期大圣大贤的君主,后来者是不能去超越他们的。

我们还可以作一个想像: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有孟子、庄子,假如在明清时期一个人宣布说,我感觉我的学问比孔子、庄子等还要高,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那肯定会在社会上引起一阵喧然大波;他的言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他的老师会讨厌他,他的同学会嘲笑他。因为超越先人,便是对先人的无礼!

由此来讲,我们中国人也是注定的不能得知:其实我们生活的大地是圆的,其实我们的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在旋转这样在如今看来已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了。因为先贤们没有这样讲;因为这么说又否定了古人的“天圆地方”的说法,而这又是对古人的大不敬!

还是牛顿说得好: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创立了现代物理学,但西方人却并没有将他当做不可超越的偶像,于是牛顿以后的科学突飞猛进!可古时的中国,人们的面前总是“矗立”着不可超越的“巨人”,那么,中国的社会也只好停滞了!

古时的礼仪制度不合理倒也罢了,只是到了如今,种种只讲礼而不讲理的事情还是屡见不鲜,早已令人见怪不怪。

就拿我们生活中劝酒的习俗来说吧,为什么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不遗余力的去奉劝别人要多喝下几杯酒?

是出于尊重吗?不是。因为这象征着他的“脸面”,显得他“特有能耐!”——他凭着自己的本事竟然灌了别人那么多杯!

而且,他也不管对方酒量的大小,能不能喝。结果常常为了一杯酒掺乎来掺乎去,闹得没完没了、无聊之极!

遇到酒鬼也就罢了,但如果对方酒量真的不行或健康某些方面真的不好而推托时,他们会怎样呢?他们往往会不干。

这本来是很有道理的事情啊!总不能为了喝点酒去损及身体健康吧!但遗憾的是,健康在礼仪面前是值不了几个钱的!他们往往会不干,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劝你,直到你喝为止,否则他们就会“很不高兴”!

其时,也看不出这杯酒中包含了他们多少的真情实意的。只是这样的酒宴有什么意思?

只是说了这么多,最后我们也该说说其时礼是什么?理又是什么了吧。

礼,泛指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仪式;也指礼教,是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所谓的道德。

理,则指道理,是指事物原本的规律,判断事情是非得失的依据。

中国自古代时就号称“礼仪之邦”,所制定的许多形形色色的礼仪制度,有许多一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

但我们中国人是否还要为这个称呼而感到自豪呢?这个称呼又值得我们感到多大程度的自豪呢?这些礼法都合乎道理吗?

自古至今,许多礼仪做尽而道理丧尽的事情使中国上演了多少幕荒闹的悲剧!当我们还在用心的去研究那一项项礼制的时候,是否又计算过它给我们带来的得与失呢?翻翻我们的历史,我们面对这“礼仪之邦”的称呼,又有何自豪感可言呢?

要把礼建立在理的基础上,如果一种礼仪的存在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道理,那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有礼仪的平台,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但也只有合理的礼仪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协调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愈加的幸福、美满吧!

所以,理性的去对待各种礼仪,理性的去更新各种礼仪,理性的去创建各种礼仪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