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听到济凡这样说,不由得轻轻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他回忆起当年济凡使用七宝佛印所结出的七层浮屠宝印,虽然威力不凡,但最终却如同沙塔一般,稍有风吹草动便轰然倒塌。而现在,济凡使用了更为高深的十色佛印,重新构筑了浮屠宝印,看似已经完美地弥补了当初的不足。夏风决定亲自验证一下,这重新构筑的浮屠宝印是否真的如济凡所自信的那样,拥有了镇压万世的力量。
“那么,就让我来看看,你这新结的浮屠宝印,是否真的能够如同你所期望的那样,镇压一切成为你龙隐寺的传承之法。”夏风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挑战。
夏风随即开始逐渐提升自己的修为,随着他的实力在不断地攀升,仿佛突破了常人的极限,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大道之气从幽冥的深处涌出,如同皇者降临般堂皇不凡,缓缓地融入了他的身体。这一刻,即便他没有穿戴那件象征着至高无上地位的“南冥天王护身真甲”,他身上迸发出的气势却与那件传说中的神甲别无二致,显示出他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依赖于外物的力量,而是自身修为的提升。
面对即将到来的复盘试招,夏风知道,他将不得不运用前世所学,以应对济凡那强大而精妙的“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因此,他收起了心中的杂念,心神凝聚,达到了一种宁静的境界。他缓缓地伸出右手,指尖似乎触碰到了天地间最精微的力量,轻轻地吐出了七个字,那是他为了应对济凡的浮屠宝印所创的绝学——“南冥初阳真湮掌”。
这一招,是夏风在见到济凡以七种不同的佛印,代表着佛教中各个不同境界,组合成强大的浮屠宝印时,灵光一现,临时创出的对策。它汲取了“南冥湮灭真火”中最为精纯的那一抹初阳之力,用以撬动并破解那坚不可摧的浮屠宝印,是对夏风前世智慧和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
在夏风的眼中,济凡所设计的浮屠宝印并非简单的法诀组合,而是一件由七种复杂且相互关联的佛印构成的高深法诀,已经无限接近了“元气大手”这种似宝似法的神通法术了。这些佛印彼此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了一种坚不可摧的防御机制。若是想要硬抗这样的宝印,通常的做法是运用更为强大的法力直接碾压,但这种做法却显得有些简单粗暴,无法展现真正的智慧来。
因此,夏风才会想到了一个更为精妙的方法。他运用“南冥湮灭真火”中的一点初阳之力,将其巧妙地融入佛印之中。这种初阳之力乃是大道真火的初生之力,可以容纳万物,但是它又是“南冥湮灭真火”的一部分,蕴含着极大的大道真火的潜力。所以夏风就可以通过这一点初阳之力来引动“南冥湮灭真火”降临在浮屠宝印之中,依靠“南冥湮灭真火”的强大破坏力量,从而破坏掉浮屠宝印中七种佛印的紧密结合。
在初次对决时,夏风正是凭借这一策略,轻而易举地破解了仅有七种佛印构成的浮屠宝印。然而,此刻他所面对的局面却大不相同,因为济凡已经将三种新的佛印融入了浮屠宝印之中。这新加入的三种佛印,不仅使得浮屠宝印的力量大增,更重要的是,它们将整座浮屠宝印从内到外铸就成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这样一来,从理论上来讲,浮屠宝印已经不存在任何可以从内部破坏的缺陷。
夏风知道,他想要向上次一样取巧破坏浮屠宝印内部构架其实已经是不行了,但是他觉得用他所创想出来的“南冥初阳真湮掌”依旧是应对浮屠宝印的好办法。
十种佛印结合而成的浮屠宝印虽然从设想上似乎是完美无瑕的,但是济凡这次的浮屠宝印依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起码对夏风来说,这依旧是个弱点,那就是这十种佛印只是龙隐宗所能掌握的十种佛印,其中有些佛印的等级并不算太高,这就使得“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在夏风眼中看来依旧是有可以击破的弱点。
战斗迫在眉睫,济凡毫不犹豫,将这枚蕴含着强大佛力的浮屠宝印催动,朝着夏风猛烈地投掷而去。宝印在空中迅速膨胀,仿佛吞噬着四周的空气,转瞬之间,便化作了一枚巨大无比的水缸般大小的宝印,宛如一座小山,带着毁灭性的力量向夏风压去。
夏风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没有丝毫惊慌,他平静地举起右手,一团微弱却蕴含着无穷热量的火光在他掌心跳跃,染上了一层暗红色的火焰之光。这一刻,夏风施展出了他的绝学——“南冥初阳真湮掌”。随着他一掌推出,那团暗红的火焰点燃了他整个手掌,一道炙热的火焰光芒巨掌,精准无比地击中了飞速下坠的“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
佛印上的佛光顿时泛起层层波澜,每一色佛光都代表着一种强大的佛印之力,共同构成了一股足以镇压一切的力量。十色佛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其威压之强,已经无限接近于佛门传说中的至高神通——“掌中佛国”。在这股几乎无法抗拒的恐怖力量面前,即便是曾经的仙人夏风,也不得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局面。
济凡此时的心情无疑是异常紧张的,他正在全力以赴地操控着“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这件近似与法宝的宝印神通法术。自从他耗费无数心血,历经艰辛终于构建出了这件法宝,他还从未有机会真正地将其用于实战。这一次,若非是为了辨别夏风的真假,他或许还不会冒险使用“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毕竟,这件融合了龙隐宗各种宝印法诀的神通法术,尽管已经初具雏形,但其真正的威力和实战中的便捷性,与济凡心中所构想的,能够作为宗门传承之基石的完美佛门小神通相比,仍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此时再看夏风的动作犹如古代的霸王,只见他一掌打出了“南冥初阳真湮掌”后,单手撑天,硬生生地托住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他的神态专注而坚定,仿佛是在举着千斤重鼎,全身的力量都在细细体会着这门佛宝对他的压迫和束缚。尤其是其中的“莲花落地印”、“琉璃莲花印”、“紫极莲华印”、以及“红莲赤霞印”这四式印记,与“灵空宝印”、“无心空印”、“无上真佛印”、“轮回真经印”另外四印相互呼应,形成了两个微妙的小循环。在这两个循环中,莲花佛意和真我佛意如同两条流动的金色河流,不断地在“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内循环往复,交替施压,它们是构成这一佛宝核心的两种佛意宝印。
莲花佛意宛如春风化雨,温柔而又慈悲,它传递着一股股劝人向善,皈依佛门的平和气息。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真我佛意,则显得更为强势霸道,它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念:不信仰我佛,便将堕入无尽的地狱之苦。这两种佛意,一刚一柔,本应水火不容,却在“慈悲无量印”和“圣光倾佛印”的调和下,像两条河流在莲花佛意和真我佛意之间穿梭不息,巧妙地平衡了彼此,防止了它们之间的冲突,从而维系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的稳定。
这一切,都是前世的济凡在听取了夏风的建议后,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修炼,才最终达到的境界。如今,面对这样的考验,轮到了夏风来应对。济凡之所以选择了与南冥天尊的三次交手中的这一次的交手,不仅仅是为了验证夏风的真伪,更是出于一种考量:如果眼前的夏风真的是南冥天尊,那么他必然能够探测出“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的深浅,继续替他完善浮屠宝印。
尽管夏风正面临着“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所释放出的两股强大佛性能量的持续侵蚀,这种能量试图渗透和破坏他的一切防御,但夏风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对付的,在夏风使出了“南冥初阳真湮掌”后,双方就这么僵持住了。而很快的,夏风的心中迅速闪现出对策,一种应对这门强大佛法的方法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夏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开始将自己的灵力疯狂地注入到“南冥初阳真湮掌”中去。他的灵力犹如潮水般汹涌,将那一缕微弱的初阳之光,转瞬间催化成了一轮炽烈无比的太阳。就在夏风的右手之上,一团暗红色的火焰熊熊燃起,那是蕴含着毁灭之力的“南冥湮灭真火”,它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向“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覆盖过去,仿佛要将这件佛门至宝彻底焚化为虚无。
面对“南冥初阳真湮掌”中那股能够焚烧天地的恐怖力量,“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宝印上的佛光在这一刻剧烈地增强,宛如一轮轮金色的日辉在夜空中爆发,梵音如潮水般涌动,佛光中的金莲纷纷洒落,它们与“南冥湮灭真火”展开了激烈的对峙,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此刻碰撞,相互角力。
而夏风,正是等待着这样一个绝佳的时机。他察觉到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全力以赴地抵抗着“南冥湮灭真火”的焚烧,它的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了抵御火焰上。于是,夏风毫不犹豫地发出了决定性的一击,口中低喝:“焚尽苍空。”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那股已经达到顶点的“南冥湮灭真火”仿佛得到了新的命令,它的火焰更加猛烈,向着“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四周席卷而去,誓要将一切阻碍燃烧成灰烬。
他操控着“南冥湮灭真火”,这股炽热而霸道的火焰,突然间改变了方向,不再直接冲击“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而是如同一只灵巧的火鸟,从“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的表面腾空而起,转瞬间化作了一个巨大火圈。
这个火圈,宛如一个火焰构成的环阵,它的出现就像一团火龙卷一般疯狂的吞噬四周一切的灵力。火圈散发出的炽热气息,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周围十米之内的一切灵力,尽数焚烧,不留分毫。这种焚烧并非寻常之火,它专门针对灵力,使得周围的环境变得异常干燥,仿佛连空气中的灵气都被抽离一空。
济凡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妥。虽然那些火焰看似只是在焚烧虚空,并没有直接对“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造成伤害,但他的神识却敏锐地发现,“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居然又开始了微妙的波动,隐隐约约间,它的结构稳定性似乎受到了影响,如果就这么一直下去,可能宝印又会出现损坏的情况了。
这时,济凡也意识到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的第一个弱点:霸道有余,而锐利不足。“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虽然镇压住了夏风获得了一些优势,可却不能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彻底击溃夏风,反而给了夏风缓慢适应“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威能的时间,也让夏风找到了应对甚至破坏“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的办法。
意识到这一点后,济凡也收起了继续比斗的心思,心中默念法诀,就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召了回来。
既然收起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自然是济凡已经确认了眼前之人便是当年威霸天下修真界的南冥天尊,所以济凡将“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纳入了袖袍之中后,双手合十,重新向夏风施了一礼,高宣佛号:“阿弥陀佛,小僧见过南冥天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