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斗不仅是将领之间对决,更是信念与勇气的较量。
当两人交战正酣,彼此间难解难分之时,忽见五十八部联军之后,苍穹之色骤变,犹如墨汁洒落,浓郁至极。
此时,因众目所瞩,均注于双方大将之搏斗,竟无一人察觉背后天象之异。
嬴樱瞻视四周,心知机不可失,乃故示弱态,挽辔徐退。
赵烈,不疑有他,心怀喜悦,遂驱马直追,不知已堕入计中矣。
嬴樱,一望而见赵烈之追兵如狼似虎,然而其大军尚未全数出动。
樱知时机紧迫,不待多言,即挥剑冲入阵中,高声下令:“全军撤退!”声若雷霆,传遍四野。
赵烈遥观幽军之背影,见其败退之势,心中疑云重重,恐有诡计藏于其中,遂勒马停蹄,不敢轻举妄动。
嬴樱之智,早已谋算于先,令副将依计而行。
副将领命,急忙奔赴前军,率领士卒迅速撤离谷口。
嬴樱自领后续兵马,且战且退,沿途“丢盔卸甲”,旌旗委地,以示弱诱敌,实则步步为营,以图后计。
赵烈,骁勇之将也,尝遇敌于野,见其军容不整,遂大喜,立命三军并进追击。
既至山谷之口,乃悟中计,盖幽军非逃,实已布阵待击矣。
视其阵势森严,无隙可乘,烈欲退兵,然已晚矣。
忽闻背后杀声震天,仰观天际,则剑雨纷飞,如秋叶之落。
五十八部骑兵,素为军中之最,今困于此狭隘之地,不得驰骋,反成掣肘之物。
幽军之箭,若长江之水,源源不绝;谷口两翼,幽军列阵,箭如雨下,历半时辰不止。
赵烈所部,困兽犹斗,然终不敌幽军之盛,伤亡惨重。
此一役,赵烈虽勇,亦难挽狂澜之颓势,乃知兵贵神速,更须知进退之分寸。
嬴樱,深悉战乱之苦,见谷中之状,心知止戈为武之至道。
彼观其情,虽可一战尽殄顽敌,然除却仇恨日深,何益之有?
乃命后军,撤通道路,示以宽广之胸怀,令五十八部自决:或离或降,任其自主。
此令一出,天地为之动容,风云变色。
群寇震怖,皆知嬴樱非但勇武过人,亦有包容天下、怀柔远人之量。
于是,诸部首领聚议,多有感动者,曰:“嬴樱既以至诚待我等,何不弃恶从善,投之于义?”遂有大半部落释兵归顺,甘愿为嬴樱所用。
余者或因旧怨未消,或因疑惧难安,亦自行离去,不复为患。
幽兴元八年九月二十七。
五十八部联军之残部溃散,北疆边境之患遂告终结。
此一役,幽帝国虽付出沉重代价,然终获胜利,国威大振于四方。
是战,幽帝国损兵折将,战马八万余匹倒卧沙场,都尉以上将官三十六人壮烈殉国,士卒五万余名血染边疆。
耗费粮食四十万余石,金钱二百七十余万两,兵器器械之数更难以计数。
然而,幽帝国将士勇猛无畏,斩获敌首十万余级,缴获马匹万余,器械不计其数。
俘虏敌军三万余众,更有五万余敌兵归降,此乃战争之大获全胜也。
战后,幽帝国整顿兵马,安抚百姓,修复城池,重建家园。
朝廷对于阵亡将士家属给予丰厚抚恤,对于有功将士论功行赏,以示国家之恩典与威严。
此战之后,幽帝国国力虽有所削弱,然其军事实力与国家凝聚力却愈发强大。
幽兴元八年十月十一日,太子殇率众北上,志欲穷探余两大帝国之秘。
时天寒地冻,北风如刀,太子披坚执锐,不避艰险。
随行众人,各怀壮志,欲一睹异域风采。
既渡漠北,山川异域,风景别致,皆前所未见。
首至边关,遥望烽燧相连,烟云蔽日,乃知边疆之苦。
继而深入腹地,途经大城小镇,见民风淳朴,商贾云集,方知北疆非独战场之地,亦有繁荣之景。市井之中,百货充积,奇珍异宝,琳琅满目。
太子殇留心观察,默识于心,思以归国后振兴经济,富国强兵。
终抵边境,远眺他邦。
太子殇感叹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两国虽异,各有千秋。”遂命左右记之,欲以备不时之需,取长补短,强国利民。
太子殇此行,历时数月,跋涉千里,虽历艰险,然收获颇丰。
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为勇;知其可为而为之,是为智。
边塞风云篇完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