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和王俊聪的几轮协商没有进展,当婚姻走到尽头,需要争吵来争去利益的时候,就是撕破脸的时候,每个人漏出来的都是不堪,那些被歌颂的高尚的人,之所以被歌颂,就是因为凡间并不常见,所以显得弥足珍贵。而凡间的凡人们,不过都是些酒肉之躯,肮脏麻木的灵魂,龌龊的心思。
王俊聪是典型的世俗文化既得利益者,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父母在上海都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公职人员的岗位,让父母手里都有些小权利,所以王俊聪和他的家庭,遇到事情的解决方式都是中式思维,找人。要读书了,国家的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就近读书,而王母的习惯就是,找人。家门口的学校,她嫌弃升学率不够高,两公里外的名校,片区内都爆表了,也不影响王母有办法托关系,找到了门路,根本不是片区内学籍的情况下,王俊聪还是顺利的入读了那所,所谓的名校,尽管只是所小学。
在这样的小学里,王俊聪这样的孩子们不是少数,毕竟如此名声在外的学校,真的只是招收这附近老破小的原住居民,学校都显得自己廉价了,于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拥有一些门路和特权,或者花了一笔不菲的赞助金、择校费,最终,这个学校的生源从老破小的本地孩子就变成了非富即贵的精英孩子了。都愿意给孩子刷门路,花巨资读小学的家庭,自然对于教育是更加重视的,他们的学校,自小就卷,成绩卷家长们对所有能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式和机构都趋之若鹜;视野卷,所有的假期,外出全世界游学、探险的孩子们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特长卷,孩子们人均拥有一项音乐技能、运动特长、兴趣爱好烧钱又显著。
的确这样环境长大的王俊聪,虽说颜值普通,但不得不承认,他是所谓的条件好的那一类。
王俊聪一路顺遂的在父母的托举下,轻松的进入了复旦比起可桃和家燕,他根本没受过学业压力的苦,他一直知道自己即便没能考上国内名校,他也是可以早早出国去镀金的。但是这类小公子哥,也并没有松弛感,因为他们见过更富有的阶层,那一类的阶层挥金如土,更加的不可一世,所以他们很羡慕那一类的阶层。他们也拼命的希望通过已有的权利和所谓的人脉,暴富,到达那样的阶层,所以像王俊聪这样的人,身上没有真富二代的松弛,但是又不甘于和屌丝为伍。
他们常常标榜着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网络,他们日常只喜欢维系关系网络,钻营权利的置换,这就是为什么有一类人沉迷于应酬、麻将局、酒局,而白天工作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所谓的专业是什么,进步在哪里?他们在夜店和酒局上如鱼得水的,吹牛。
“我有个朋友住在汤臣一品,他岳父是xxx”这样的开场白,似乎成了他们在社交酒局上彰显自己的一颗定心丸一样,虽然作为女性,可桃非常厌恶这样的场合,家燕曾经会把这样的应酬活动合理化,认为男人的活动就是如此,至于对错,她并不想去评价,欣欣的父亲相对来说并不希望欣欣接触这样的环境,所以欣欣的周围基本没有这样的社交场合。她们三个恰巧反应的就是三类不一样的女性群体对于应酬的反应,可桃的厌恶来自于,她如果被迫加入应酬局,她就是那个被玩弄和摆布的人群,无论是以前公司老板带她去见客户,还是配赵璿出席他老板的私人活动,可桃都得是那个卑微的存在,需要端茶递水,帮忙点歌,还要假装不排斥被开黄腔的那个工具人,如果男性主导的应酬,他们还恰巧喝多了,吹牛、讽刺女性、贬低女性的价值属性,意淫那些他们得不到的女性私生活婚论,言论上造谣她们,拿她们的穿着进行荡妇羞辱。
这样的活动可桃一秒都呆不下去,但是她知道,她曾经跟赵璿参加的活动里,有一半赵璿需要巴结的所谓的人脉,就是王俊聪这样的人。
所以王俊聪的出轨,大家并不意外,甚至,他的朋友们都觉得非常正常,反而是家燕的反应,他们觉得不够大度、太过于大惊小怪。他们默认了作为女人的家燕,应该隐忍这些乌七八糟的事儿,因为家燕嫁给的是他的家世和财富,她没有上班、还有个年幼的孩子,她应该为了孩子妥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