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改善民生事
其实,历届知府都有考虑在境内发展畜牧业。但由于西川府地势复杂,而且其中还不乏一些食肉的各种动物,即便那些知府想要民众多养些牲畜,但村民们也只敢在家附近放牧,不敢走远。因此,其发展也非常有限。
若有那比较擅长养殖的村民,侥幸养殖成功了,也会成为匪徒打劫的对象。因为,西川府匪患历来都十分猖獗。
反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西川府的畜牧业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
再者说了,养太多又卖不出去,总不能就为几头牲畜跋山涉水的胡折腾吧,关键是还不一样不赚钱?因此,大家只是零星的养些猪羊之类的牲畜。
遇到同样的境况,还有西川府内的各种药材。
尽管他们这里的药材都是其他地方奇缺是种类,但受限于交通不便,即便朝廷有心扶持,但对于整个西川府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也只有在那些靠近官道的地区尚能保证温饱。
因此,自接到任命之日起,毕海天就开始综合考虑西川府的整体情况,然后就一直在思索着如何在当地施政。为此,在赴任的路上,每到一处他都会探访当地的世家大族,虚心请教,希望能从他们口中多得到一些改善民生的一些想法。
虽然毕海天在当教育时,也曾跟这些大族打过交道,但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教育跟知府所谈论的话题自然不同。
正因为地位的转变,让毕海天的视线又上到了另外一个层次,而他跟人们的话题也换到了另外一个方面。
而这,也让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西川府。
正因如此,才让他西川府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切身体验,更知道大家也想改变,但苦于见识和地位所限,至今都毫无头绪,也使得百姓们的生活非常贫困。但也造就了西川府百姓都勤劳能干,能吃苦,又不怕累的淳朴性格。
几十年的西川府生活,让毕海天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对西川府民情更是十分了解,也更心疼穷苦的西川百姓。于是,他便开始思索着如何改善百姓们的生计问题。
由于这个问题非常繁琐,于是,他便跟幕僚仔细商量了一番,并将所有事情都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也是毕海天自入仕途之日起,就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因此做好规划后,他便向民间广招善农事之人,让他们向百姓传授农耕知识。然后,他又向户部申请了很多抗旱多产的农作物粮种。
走遍了各大村寨的毕海天,当然知道西川府的土质情况,也知道种什么才最适合。比如,高粱、玉米、土豆等,都是他最为看好的农作物品种。
尤其是高粱,是毕海天重点推举的农作物,因为它特别适合在西川府推广种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