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一直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晓梅的,为什么要喜欢她呢?为什么会那么执着地喜欢她呢?在刚进入黄原师范学校的第一学期,宋晓梅只有两件事给向西留下了印象。一次是新生入学没多长时间,黄原师范就举行了一场查字典比赛,主要是比速度和准确度,班上第一个交卷的就是宋晓梅。向西还依依稀稀记得,穿了一件绿色衣服的晓梅,袅袅婷婷地步出教室的情景。那次,她获了一个二等奖,是班上唯一的获奖者。第二次,是在《文选和写作》第一单元的作文课上,宋晓梅写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她写的是她母亲的盆栽——绣球花。向西当时并没有羡慕她的文笔和才情,而是羡慕她的家境好,竟然有空间有余暇有心情来种些花花草草。向西出身于农村,从未见过还有人在家里的逼仄空间中栽一些盆景植物。除此之外,向西再不记得晓梅有什么迷人的魅力了。

但在第二学期,向西知道自己有了一个关注目标。不论走在哪里,身在何处,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寻觅捕捉宋晓梅的姣好身影。有一点,向西一直没有搞明白,宋晓梅究竟是如何看待他的,对他的那份自不量力的感情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现在有工作的女性少之又少,双职工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中师岁月,男生不管追到一位什么样的女同学,不管是什么样的长相,什么样的性情,什么样的家境,都可谓成功人士。宋晓梅在班上也算是一位漂亮女孩,家境又好,毕业后就会有工作,她手里捧着一个铁饭碗,完全有资格、有资本傲视所有男生。那时向西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太年轻,太幼稚,因此还有一点自信心,他隐隐约约觉得,晓梅好像还在乎他,他能时不时捕捉到她向他瞟来的有意无意的眼神。

有一次,沙漠越野赛后,宋晓梅的关切目光就曾让向西为之心动。黄原师范学校位于毛乌素大沙漠中,每年冬天都会举办一次全校规模的沙漠越野赛,每个班都有最低参赛人数要求,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只要跑下来就有成绩。向西那时年龄小,尚在成长发育,但喜欢参加比赛,每次都坚持下来了。向西经常想起在荒凉旷野里奔跑的情景,刚开始好像还有一条坑坑洼洼的车道,跑开之后同学们就会灵活地抄小道跑,越过沙梁,跳过沙坑,在沙柳、沙蒿、沙蓬林和各种灌木杂草之间顶着萧萧西风乱蹿。越野赛主要是比拼意志和耐力,刚开始同学们都跑得挺快的,跑上五六分钟,就会觉得呼吸困难,胸口憋闷,渐渐拉开距离,这时,关键就在于坚持,在于硬撑。向西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不会获奖,个人获奖要取前三十名呢,但他就是不愿放弃,他害怕退出比赛自己会瞧不起自己。他每次都觉得胸口闷得无法坚持,但硬是苦苦地撑着,以至于在最后冲刺时都觉得自己会休克,不过每次跑下来都没事,就会得意洋洋,踌躇满志。他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名次是263名,应该是落在后面的,但也给班上挣了七十七分。他还记得当时跑回来的情景,没有参赛的女同学围过来递上毛巾和热水,守在旁边的班主任张凯华老师问了名次后,赞许地说:“跑得挺好的!不错!”张老师的意思是,他年龄小还坚持下来了,实际上有不少同学中途退赛,没有取得成绩。在坎坷不平的沙漠中,顶着萧萧寒风奔跑将近十公里,并非没有难度。

这时,气喘吁吁的他,一边轻轻地颠着身体,以便使自己的身体有个适应过程,慢慢放松下来,一边用毛巾擦拭着满脸的汗水,享受着女同学们的照顾,心里颇为得意,这时他忽然发现了旁边的宋晓梅正在打量着他,那亮晶晶的眼神有点关切,有点赞许,但似乎又有点嘲弄的味道。晓梅看到向西注意到她的目光,却没有回避,而是照样坦然地默默地看着他。向西不敢相信秀丽苗条的宋晓梅会在意他,毕竟自己长相平庸,和其他同学相比,并不出彩,没有参加过什么学科竞赛,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也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有的会画画,有的写一手好字,有的文笔好,有的还会吹笛子、拉二胡、弹手风琴。他的运动能力一直很差,百米短跑速度和女孩子差不多,一千五百米体能测试差一点就要补考了,他找不到晓梅喜欢自己的理由。还有一次,宋晓梅的笑声也给向西留下很深印象。那是在教室里,靠窗坐的向西猛地站起来时,头一下子就撞到了铁窗棂上,痛得大叫一声。那窗户是向西自己打开的,却没有把窗棂靠墙合好,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他的窘状惹得坐在对排的宋晓梅笑了起来,她笑了好久,笑声很大,向西却觉得那笑声有点挑逗的意思。在下午吃饭时,和他蹲在一块的吴子林说:“宋晓梅对你有意思,她也笑得太夸张了吧!同学们都不好意思笑,她竟然笑得那么放肆!”

吴子林是向西见过的少有的聪明人物,他是黄原县吴家湾乡人。子林在中师入学时的成绩是403分,基本上每科都接近满分,因为总分只有450分。中专生是包分配的,考上中专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由于上高中尚需一笔不菲花费,以后能否考上大学也不确定,因此很多学生走中专这条捷径。可是,与大学招生一样,中专生的录取名额也很少,一所中学一个考不上都很正常。向西初中毕业那年,所在的母校田家湾中学只有三名学生考上小中专,就算放了卫星,被大肆宣扬。记得那一年,田家湾的毕业生多达150多名呢,要考上小中专,吃上公饭,绝非易事。在落榜生里面,优秀学生也大有人在,如与向西一直联系密切的李旭辉就上了高中,后来高考时以黄原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上了南开大学。不过更多的落榜生不是去读高中,而是选择复读或者补习,甚至上了高中后又退学复读,一年考不上,就再来一年,读个八九年也不稀罕,被戏称为八年抗战,以至于有些中专生在入学时都已二十四五岁了。在这种情况下,吴子林能够在千军万马之中杀出重围,以十五岁年龄脱颖而出,昂首挺进黄南师范,堪称神奇。子林学习优秀,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班主任张凯华很器重他,同学们也知其绝非池中之物,都是将其以另类人物来看待的。向西比子林大一岁,在班上算是年龄小的,因此经常凑在一起,一块吃饭、打球、转书店、看电影,也会在宿舍外面的沙滩散步。

吴子林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向西总以为子林比较单纯,不像自己读小说读多了,过于早熟,他应该对男女情事不甚了了,懵懵懂懂,没想到子林竟然能留意到宋晓梅的笑声。不过向西以为吴子林是在打趣自己,开玩笑,对他的话也是将信将疑,但客观上这件事对向西也是一种暗示和强化。无论如何,向西渐渐开始失眠,经常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只要往床上一躺,就亢奋异常,头脑中浮现的始终是跟宋晓梅有关的画面,晓梅的秀丽的脸庞,苗条的身段,柔和的声音,妩媚的笑容,好像都成为让他睡不着觉的兴奋剂。他甚至开始想象和晓梅在一块学习、一块在沙滩漫步、一块相互支持鼓励、一块考上大学的画面。当然他能做的只是不断地想象,从未尝试着将其变成现实,让自己在现实中体会一下快乐,他只是远远地看着晓梅展现她的魅力,看着她和其他男同学往来互动,她的身边总是有一些男孩在转来转去。耽于幻想,疏于行动,他就是这样的一无用处的人物,一直都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