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嗜血的魔鬼一样,一旦让其尝到了鲜血的味道,其一生就不会停止杀戮。
商汤本就是商人,在尝到剿灭其它诸侯,夺其人民,占其土地,尝到财富倍增的好处,又获得了诸侯盟主的帝位,就像吸血鬼尝到了鲜血的味道,这一生的杀戮就停不下来了。
整个东夷包括河南东部平原的许昌、安阳都已经被其拿下,下一步,商汤的目光投向了更西的黄河中游山区,他集合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一路向西,所向披靡,一举摧毁了“二里头”、“仰韶”的原文化族群,侵占了整个中原,成为真正的“中原霸主”。
此后,商汤发现洛阳坐落在盆地当中,周围皆是高山,又有黄河天险,只有东面一个出口,内有良田万顷,真是一个天然的堡垒。于是其以洛阳为都,兴建“西亳”(洛阳商城),由于此地没有文字,山川、河流都没有名字,就仿照夏都将南面的两条东流河命名为洛河与伊水,将南面的山命名为“嵩山”,北面的山命名为“首阳山”,其西的山命名为“华山”,皆夏都周围名山明水也。
由于夏朝覆灭,远处的东夷渐渐成为偏远之地,此处的山水之名也便不为世人所知了,仅有极少数由当地之人祖祖辈辈口传下来。这就是世代以来,虽有夏代典籍,却找不到夏朝所在的原因。
商汤拥有胸怀天下的壮志,他更模仿黄帝,举全国之力,对新掠夺到手的山川、水系做了一次勘测、统计,制作了一幅《商汤中原疆域图》,同时制作了一份与之配套的地理档案,这就是《中山经》。
如果你得到上面这张图,你能看出图中内容吗?
如果告诉你这是《山海经》中的地图,你信吗?
(黑色线代表水系,红色线代表山系)
将地图简单标注就明白了,这是太行山与秦岭山脉中间黄河拐弯一段的山川与水系图,正是中原大地的山川水系。这是我历经数月的呕心沥血,由《中山经》的中山一经、中次二经、中次三经、中次四经、中次六经、中次七经、中次十经七条山经中的山名与水名与现在的山系、水系对应而组成,最终形成了这一张中原山川水系图,地图的七条山系都是围绕洛阳为中心而展开的,经书中的一里相当于现在的110米左右,约为150步。
《山海经》最初是与商汤时期的一幅国家地图的山川水系相配套的文字记载,也就是描述中原山川、水系走势,物产、祭祀物品的经书,是集当时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而制作的一部国家地理档案。据此可以推断商汤时期就已经有正常使用的成熟文字了!
下面是对最短的《中次三经》山系解读:
《中次三经》是所有《中山经》中最好解读的,因为青要山现在还有,它就矗立在黄河南岸的仰韶景区,本经记载又生动传神,仿佛古人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打开了一幅跃动着生命的山水画卷。
《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艹/菁]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说明站在敖岸山上向北望去,是一片茂密的山林,青翠朦胧。敖岸山的位置正是现在三门峡市韶山峡景区的万古山,其北面正是一片茂密的山林。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薄卢。[鬼申]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向东10里是青要山,这里其实是皇帝的秘密行宫,站在山上向北望去,可以看见黄河拐弯的地方……畛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黄河。青要山现在还矗立在洛阳仰韶仙门山景区,站于其上向北望正可以看见黄河最大拐弯处——由北转而东流的地方,其北麓发源出一条河,汇入涧河而后北流入黄河,这就是畛水。但与记载不同的是,在青要山东麓发源的一条河,东南流入小浪底水库,这条河的名字现在叫畛河,估计是后人把北麓河的名字给移到东麓河上来了吧?
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王雩]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名叫騩山,正回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黄河。騩山就是现在仰韶景区的神龟峡位置,其北麓发源出一条河,北流入黄河,名字叫金灯河,这就是正回水。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氵庸][氵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再往东四十里有座山,名叫宜苏山,滽滽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黄色的贝。宜苏山就是现在青要山东的玉皇圪塔山,其北麓发源出一条河,北流入黄河,名字叫李河,这就是滽滽水。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维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再往东二十里有座山,名叫和山,这里其实是黄河九条支流的发源地。这座山有五个大的弯曲处,九条水流发源于此,汇聚一起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许多灰白色的玉。和山就是现在的钻子崖沟山,古时的和山指的是一整座南北走向的山,山的南面有五个突出部,就如一只熊掌,所以经中记载为“五曲”。在山的南面发源出多条河流注入小浪底水库,所以经中记载“九水出蔫”、“实维河之九都”,现实情形很符合经中的描述。
凡萯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涂。
至此,萯山系的五座山与现实都得到了对应,这是黄河最险峻的拐弯处黄河南岸的一列高山:
敖岸山(万古山)——青要山——騩山(神龟峡)——宜苏山(玉皇圪塔山)——和山(钻子崖沟山)。
子天乙为了夺取天下,连年发动战争,已经给万民造成了极大苦难,他灭夏后,又大兴土木建造西毫王都,给百姓增加了更大的负担。西毫占地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它比夏都斟寻几乎大过一倍。但是,上天好象故意与商汤作对,自从他立都西毫后,一连七年大旱,老百姓饿死无数。天下万民恐慌,暴乱不断。
商汤十九年(壬午,前1599),大旱。氐、羌(我国古代的两个少数民族国家,居住在今西北一带)两国派使者来朝。
商汤二十年(癸未,前1598),大旱。夏王姒履癸病死于南巢的亭山。商汤认为天大旱是人们好声色贪歌舞造成的,下令在全国禁止唱歌跳舞和击打各种乐器。
从商汤十八年至商汤二十四年,连续七年史书上都记载着大旱。
商汤二十四年(丁亥,前1594),各地饥民暴乱日益严重,子天乙十分恐慌。为了平息眼前的矛盾,他冒着被暴怒的民众打死的危险,以自身为牺牲,在桑林(古地名,今址不详)设祭坛,向上天祈祷。据说是商汤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果然下起了大雨。人们都欢呼跳跃,称颂他的功绩。
商王朝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比夏王朝更残酷,刑法也更严苛。商朝的刑法称《汤刑》,史书上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左传,昭公六年》)。商朝还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民法,就是司徒咎单写的《明居》。“《明居》就是明居民之法。”(《史记,集解》)。商朝的刑罚主要有:砍头、炮烙、剖腹、活埋、割鼻、刖足等。这些血腥的杀戮给商汤的“仁德治国”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姓子,名履,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汤二十九年(公元前1588年),商汤百岁而崩。
在位13年,死于西亳(洛阳商城),葬于桐宫汤王陵(洛阳市偃师区山化乡蔺窑村北),位于村北1公里处,为长20米、宽18米、高7米的高台。被谥为成汤。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