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雕梁画栋,钩心斗角皆显威武庄严之气,正似王维诗中所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朝臣们皆面容严肃,手持竹笏,立在两侧,正等待着圣上阅览前方报告。

“风、王两位爱卿已经开始在边关驻守起来,而叶爱卿也马上就要到开封府了,据说此行还带来了一个博古通今之才。叶爱卿的大捷便是那位大才的杰作,诸位爱卿觉得朕给他封个什么职位好呢?”

“陛下,老臣有所不知,这位大才却是如何让叶将军碰到的呢?”太师谢临昌站了出来,他在朝中可以说是十分有声望的角色,每次早朝若别人敢抢在谢太师面前上谏,在官场的潜规则下就会被暗中弹劾。

“据说本是迷失于大漠中的人,然其才学过人,因而见赏,只是此人身世成谜,这也是朕所忧虑的地方。”

“陛下,此人身世不详,恐有不测风云,若为所用,难保会不会有大乱。且靠叶将军一面之词,难以让人信服其真才实学,请陛下三思。”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呢?”台下的大臣面面相觑,都不敢得罪了谢太师,有的默默点点头,有的附和了几句奉承话。

“陛下,以微臣看来,此人乃可用之才!”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那个反驳谢太师的人,他们都很惊诧竟然会有人反对当朝权倾朝野的公卿。

仁博宗赵瑒注视着那个大臣,说道:“好!曾爱卿可否说说你的见解。”

那个反驳的人名是左丞相曾勤纲,此人是三朝老臣,位高权重,之前因为身患重病所以没有上朝,这也导致了朝堂上没有能镇住谢太师的角色,让整个朝堂都是万马齐喑的状态。博宗和曾丞相也是鱼水之情,还曾经派太医慰问他的病情,现在他病已经痊愈,就不能让谢临昌胡作非为了。

“陛下,我大仁朝以重视人才著称,凡是贤才,不论高低贵贱,悉数提拔,安能以其身份未明而弱我大仁良风?”

“曾丞相,若是您亲自主持,那老臣也没什么话说了。毕竟似您这般慧眼识珠之人,定不会推举一个籍贯不详,身份不明,有是敌国探子嫌疑的人。毕竟这样的人立于我朝公卿之列,其罪之难当,丞相您是不会冒这个险的。您既然这么说,必定是有十足的把握了。”

“微臣深受三代皇恩,过蒙拔擢,太师虽资格没我高,但既然能如此支持,勤纲不胜惭愧,然而诸位也有对此人的顾虑,就算是微臣亲手扶持,恐怕不能服众,不如让那位先生有了政绩之后再思索加官进爵之事,如何?”

二人的一番唇枪舌剑使得朝廷的其他官员都不发一语,而此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说道:“既然如此,卑职有一提议,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仁博宗一看,此人乃是户部尚书陈宗彦。

“陈爱卿但说无妨。”

“最近卑职发现虽然开封府尹虽按照惯例上交粮税,然这粮税总是缺斤少两,卑职便细细询问了府尹雷万江,雷万江在卑职百般询问下终于说出实情。其实这记录着京城每家每户是否按规定纳税的税本不翼而飞了,府中上下找了开封府整条街都没能找出税本所在。不如让那位先生暂查此案,如何?”

“那就这么办吧,不过这个雷万江行事如此草率,陈爱卿也应该给他一些责罚。”

“陛下说得是,那雷府尹也被我责备过,只是他在当地名望深厚,若撤了他的职,恐怕人心不齐,所以才不再细细追究。现在既然又大才将至,不如让他彻查一番。”

“陛下,接待他的事务便由微臣操办吧。”曾丞相说道。

“好,莫要让那位先生觉得礼数不周了。”

于是当马定渊和叶承光刚回到开封府,就被曾丞相邀请到自己府中做客,叶承光吩咐双鸣政暂理军中大小事宜,便同马定渊一起前往。

“小人马定渊,能够收到曾丞相接见,马某不胜感激。”

“无妨无妨,你叫马定渊是吧,真是个好名字,有审定冤情之意,看来这次找你算是找对了。先生乃是叶将军所举荐的大才,大仁朝最重视的便是似马先生般的旷世奇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