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玉摇头:“自是不能。”

元宁点头:“自前朝以来,益州生民疲敝,坊民夜间纺纱,皆为生活所迫。非如此,一家老小则恐三餐不继,为生计故只得铤而走险。为防官府或邻人知晓,烛火皆以幔布围之。幔布遇火即燃,反增加火患,火情益重。”

公孙玉捻着胡须,深以为然,道:“你既已知其因,可有解法?”

元宁答曰:“堵不若疏。为官者,须得体察民心,因势利导。倘官府不禁夜间纺纱,但严定凡夜间纺纱者,需选开阔之地,烛火周边二十尺内不得堆砌可燃之物。且户户需备大缸,储满清水,用于扑救。一户失火,全甲十户均有责助其扑救,否则以纵火罪论处。保长每日巡查坊间,督导每户防火及储水,若不遵此令者,以纵火罪论处。如此不仅可保益州黎民生计,亦可减少火患。即便火起,民户亦有能力自救”。

公孙玉思索片刻,便召来众幕僚商议,众人都觉得元宁的计策可行。公孙玉沉吟一番,向司户道:“可依杨长史之策而行。”

元宁见公孙玉信他,不禁朗然一笑,拜道:“多谢大人愿为民拔褉。”

于是司户便安排人手,照元宁的计策行事。到了八月末,火患果然减少了九成。即便有零星小火,由于家家户户都在纺纱之处用大缸备了清水,取水近在咫尺,加之邻人奔走相帮,因此,小火得以迅速扑灭,再无伤亡者。由此,公孙玉对元宁更是信赖有加。

作者批注:成都纺纱火灾治理故事参考幼年所读书籍《中国典故故事大观》。加入了个人工作经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