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出发前往吐蕃的日子,公孙玉率领府衙众人将元宁一行一直送到了益州城外,再三叮嘱方才依依惜别。

出发前,元宁已仔细交代过随行众人,将一路的险要之地、关隘哨口一一揣摩,塔西可能使出的各种阴招也与一众人细细商议了对策。西关目前有益州府的精兵把守,只要粮车顺利进入西关,这次出使求粮的使命便算完成了。做了万全的准备,虽无十足的把握,也算尽了人事,剩下只能听天命了。

一行人带着厚礼往吐蕃王庭而来,穿过了雅州继续前行,越往西,路途越发难行。待到了理塘、芒康,便没有了官道。加上这几日阴雨不断,走在泥泞不堪的路上,两边山上不时还有山石滑落。元宁叮嘱全员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但还是有大的山石滚落,躲避不及,砸伤了几匹马,所幸没有伤着人。

严琇果然没有食言,按照益州府的舆图,众人本要翻越梅里雪山,才能继续西行,严琇出言制止了:“长史大人,一年前,在下游历至梅里山脚下,恰逢梅里山雪崩,原有的山路已被积雪和乱石填满,无法穿行。”元宁沉吟了一阵,仍是选择信他,便问道:“既如此,依严公子所见,我等从哪里可行?”

严琇道:“可自晒经山南坡而上,从北坡而下。这时节南坡尚无积雪,北坡虽有积雪,但山低坡缓,人马通过无虞。”一行人从未听说过晒经山,一时议论纷纷。见元宁有些犹疑,张乔立马走上前,道:“大人,你与众位大人可在此歇息片刻。容张乔去前方探路。”严琇拍了拍张乔的肩膀,笑道:“张乔兄弟,在下愿与你一同前往。”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元宁点头同意了,叮嘱二人千万小心。

一行人就地扎营歇息,等待张乔和严琇探路回来。朝西望去,梅里雪山仿佛一尊女神,披着薄纱,阳光照在山顶上,映出一圈金色的光环。即便神经崩得紧紧的,元宁此时也忍不住感叹它的美丽。

一日后,张乔和严琇回来了,果然如严琇所说,梅里雪山那条路在雪崩后已经荡然无存,反倒是众人所不知的晒经山那里有一条上山的小路,尚未有积雪,可供人马前行。元宁赞许地看了张乔和严琇一眼,带领众人拔营前进。

又行进了三日,一行人马进入吐蕃境内。空气变得稀薄起来,每走一阵众人都觉得胸闷气短,马匹也走得异常吃力,众人不得不牵着马前行。这日元宁的月事又到了,小腹坠胀,疼痛不已。她强忍着剧烈的不适,继续牵着马前行。走着走着,一行人到达了一个取水点——镜湖。马匹闻见水草味儿,欢快地奔向湖边。可等众人走近后,却大惊失色,原来的镜湖清澈见底,直接可以饮用,但现在出现在众人眼前的镜湖却是一片赤红。有经验的随行人员说道:“糟了长史,镜湖犯了赤潮,湖水喝不得了。”众人面面相觑。到下一个取水点还有五日左右的脚程,若此次无法取水,接下来数日众人都无法饮水了。

看着血红的湖水,元宁也犯了难,她想既如此,那不如众人快马加鞭赶到下一个饮水点,路上渴则渴矣,只要能忍过便好,于是和副手商议是否立即动身。这时严琇上前说道:“禀告长史,在下知道离此处东南五十余里有一处水源地,虽然小,但够我等取用。”

这次元宁和其他人都觉得严琇所说不假,并且五十余里地也不过一日的脚程,若真有可用之水,解了众人饥渴,也不耽误行程,于是众人便跟着严琇前往水源处。路上,严琇带着舆图,不时与元宁一起确认方位。他见元宁脸色苍白,以为是多日赶路疲累,加上没有饮水所致,便解开随身的水囊,递给元宁,关切地说道:“长史,这个水囊里还有一些水,长史若不嫌弃,可先取用一些……”话还未说完,元宁感到天旋地转,一阵晕眩,眼见得就要倒下,一双手及时扶住了她。

“长史!长史!”元宁听到耳旁有人着急地唤她,她努力想睁开眼,可怎么也睁不开。这时她感到有人把她抱了起来,放到了马车里,又往她嘴里喂了一些水。她恢复了一点力气,缓缓睁开了眼,却见严琇和张乔正望着她,张乔都快急哭了,严琇倒是镇定自若。

“我这是怎么了?”元宁问道。

还不等严琇张口,张乔抢着说道:“长史,您方才不知怎的晕过去了。多亏严公子把您抱到马车上,还给您喂了水,您这才醒转了。”

元宁看向严琇,道:“多谢严公子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