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军令状立的,真是个时候。
这番话也感动到乾隆皇帝。
“嗯,你能有如此的觉悟,朕心甚慰。你这军令状朕记下了,就不给你立字据了。但要记得,朕会秋后算账的。敏于行比讷于言更重要,知行合一才是沧桑正道。”
乾隆语重心长地嘱咐这和珅,也是想教导跪在一旁一言不发的福康安。
“臣等谨记圣上教诲。”
二人心领神会地齐声答道。
随着夜幕的降临,京城更是披上了一层繁华的外衣。
各种彩灯点缀下的街头巷尾,犹如一幅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画卷。
那些独具特色的各式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得庄重而神秘。
而那些穿梭在其间的老百姓,亦或是悠闲嬉戏的孩童,都让这座古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位于紫禁城北面的金水河北岸,有一条名为北河沿大街的街道。
在这条街上,有一座规模并不算太大却也别具一格的府邸。
这里,便是那位刚刚崛起的权臣和珅的居所。
这个府邸虽然不大,却也布局合理,庭院幽静,透露出一种古朴与宁静的气息。
而和珅,正是这座城市夜晚繁华的见证者,也是这个府邸的主人。
往日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这个晚上,与以往截然不同,显得格外喜庆和热闹。
门口处,彩灯高挂,灯笼串连,照亮了整个门廊,气氛浓郁的像过节。
不仅如此,大门的两旁整齐地停放着多抬官轿。
每一抬都宽敞至极,足以容纳八位乘员.
它们的轿厢在夜色中被精心布置的灯光映照,显得格外庄重和尊贵。
这些官轿无疑是为了今晚的重要场合而准备的。
它们的停驻,不仅展示了主人的尊贵地位,也预示着今晚的活动非同寻常,可能是一次重要的庆典或者聚会。
轿夫和各位大人的管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着闲话,时不时低声发笑。
一看便知,今天的和府,达官贵人来了不少。
“和大人,恭喜你高升。将来发达了,不要忘了我们这些老弟兄。”
已经年过古稀的张东官一点也不显老,身板硬朗,中气很足。
从外面儿上看,说他五十多岁也有人信。
可能是厨子比较善于养生,给自己做的都是具备食疗功效的菜肴。
张东官也是京城的传奇人物,历经三朝而不倒,倒了还能重新爬起来。
怪不得京城有人说,“铁打的张东官,流水的大清朝”。
那意思是,皇帝换了三位了,他张东官还在。
朝堂上的官员换了不知凡几十茬了,他依然活跃在其中。
谁红和谁关系好,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钻营结交能力。
和珅才上位几天啊,他俩已经称兄道弟打的火热。
“好说,好说,小弟我根基尚浅,还需要寄给大哥多多照应。”
和珅说的倒是心里话,他一点也没谦虚。
“和大人,于某也敬你一杯。以后咱们在刑部的专案上还要精诚合作呢。”
于敏中是破获《千叟盛宴图》刑部专案的书画鉴定成员,接下来于和珅免不了要经常打照面。
“好嘞,好嘞,应该和某人敬你。以后请多支持,早日起获那幅国画。我们也好向圣上交差,向朝堂内外、天下百姓交差。”
这几句话,让坐在张东官右首的袁枚不由得撇了一眼和珅。
小小年纪,竟能如此老练成熟,难得难得。
不过,总归是市侩了些,不是同道中人。
袁枚的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今天之所以凑这个热闹,不是为了和珅高升,而是为了听京城第一名媛宁婉卿唱曲儿。
这才是他勉为其难出席的真正意图。
“来,来,来,两位状元公。我和珅何德何能,能一下子请到雍正、乾隆两朝的第一位状元。你们两位能同时驾临寒舍,真的让我受宠若惊。”
和珅端起酒杯站起身,恭敬地向袁枚和于敏中敬酒。
“和大人说的没错。子长贤弟是雍正元年的状元,叔子贤弟是乾隆元年的状元。天上就一颗文曲星,两次下凡才能中两次状元,你们两位同时出现,实在是人间盛事,人间盛事。”
张东官马屁拍的甚是得体,袁枚和于敏中都很受用。
人嘛,最大的弱点就是都想听顺耳的,谁愿意听那些不中听的呢。
恐怕没有人愿意天天听闹心的话,这是人性,和修养和文化没有一毛钱关系。
袁枚心中那种攀附权贵的不快,被这几句恭维话吹得烟消云散,很爽快地端起杯。
四人连连碰了三杯后,和珅向身后的管家章不全吩咐道:
“赶紧请婉卿姑娘出来啊,各位大人都等的不耐烦了。”
“是,老爷,这就去请。”
章不全回答后,一溜烟跑出屋外。
没过多久,清脆的环佩相撞发出的叮咚声响起。
一位脸上覆盖着白色面纱的少女穿过门槛,走进了宴会厅。
她优雅地移动着步伐,每一步都像是在水中莲花上轻轻滑过。
她的身姿翩翩,宛如春日里在微风中摇曳的杨柳。
众人都看的呆了,大厅里寂静的能听到一根针落地的声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