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话剧演绎的是张自忠将军生前。
大幕上播放张自忠将军的从军经历,扮演张自忠将军的话剧演员在台上面对所有观众背诵他的两封信。
“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这是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前线,张自忠将军写给部下、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亲笔信。
然后演出正式开始——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作为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部渡河作战,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在追击中陷入重围,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最终壮烈殉国,年仅49岁。
牺牲前他将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去前方增援,在会战的关键时刻,他和他的将士,都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的境界,慷慨赴死。
日军战史资料记载了张自忠牺牲的时刻:第四分队藤冈元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站起,第三中队长堂野君开枪射击,打中军官头部。
张自忠殉国当日,他的部下夜袭南瓜店,拼死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经查验,张自忠全身八处负伤,右肩、右腿为炮弹伤,腹部刺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
张自忠是抗战阵亡将士当中,军衔最高的将领。周总曾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在1938年的“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领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
有一名记者曾到战地采访张自忠,张自忠说了一句话:“敌人的武器虽然精锐,可是我们的部队在国仇家仇之下,都咬紧牙根,和他们死拼,在伟大坚强的民族意识和热情飞涨之下,高涨的怒火之下,他们的武器也和我们平衡了。”
第二节很短暂,只有区区的六幕,却把张自忠将军的心剖开,赤裸裸的摆在大家面前。
无私无畏无惧爱我华夏爱我子民,睿智却又不畏生死,为了心中的那道光,可能引领更多光,他甘愿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星火星。
他的心胸和志向选择和告慰,真的走进了才七八岁小孩子的心里。
很多人都知道,这真的不是虚言,小时候看少林寺,很多五六岁的小孩子就知道练武了,拿着棍棒在街上挥舞,过家家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扮演坏人。
这时候有一种很虚,虚到我们看见,却又很强大的精神力量,仿佛一道光注入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当中。
立志,从来都是很重要的,在小的时候也容易被引导被教育。
有人说七八岁的孩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狼怂狗怕,却也有人知道,“这个岁数的孩子开始懂事了,能听进去话了。”
这是真的!
只是短短两节,现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这场演出是成功的,它的意义是巨大的,是被所有教育人员全盘接受并发自内心称赞的。
相比起演出人员的胆战心惊害怕出现失误,在领导们看来,有这个反响,那些小事儿根本不足为道。
……
王家能感受现场气氛,也很高兴,但是依然按照既定策略进行下去——两节爱国主义教育,一节历史的足迹文明的印记。
接下来是彩虹时光演唱团队的节目,根据历史故事历史文化进行改编的节目,如此交叉演出,很快来到最重要的节点——时空穿梭王阳明现身演出现场进行知识讲解。
王家、黄为先、刘文斌三人共同议定,将这一节定为话剧,没有历史故事改编,就是场景再现。
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与弟子席元山对话,时空穿梭千年,北海心学小师妹与小师弟对话。
论题是佛家时时勤拂拭与本来无一物。
王阳明的扮演者是王家,席元山的扮演者是张昭,小师弟是郝博,小师妹是苏君颜。
小师弟小师妹穿越千年时空看到心学祖师王阳明在教授弟子——
王阳明说,“元山,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尊严和价值,即使是普通人,只要肯于学习,使内心纯净、符合天理,也可以成为圣人。圣人可比万镒之金,而普通人只是一两之金,但在金之为金的纯色上,两者并无差别,都是纯金。
席元山先敬师傅,然后开口询问,“老师,我有疑问,佛家五祖六祖交接之际,释门有言身如菩提树心如灵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然后六祖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傅却言只要勤读书读圣贤书,可是使心地纯净,使普通人心中杂质消融只剩金,这不是勤拂拭吗?难道老师您并不认可六祖之言?”
王阳明微笑道,“非也,非也,心即是理,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的状态。人应该保持这样的“初心”,即不自私、存大爱。
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人应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纯净,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读书可明理,而你若只读书,则在事物来临时即外部环境对你进行干扰时,你会迟疑会犹豫,你需得记住本来无一物,不让尘埃即外部环境落在心上,便要事上练知行合一,到达此境界时,方能无处惹尘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