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刚在每次电话会议中都会强调了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他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买入绩优股长期持有,静待花开,而是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机会,在合理的安全边际下,追求超额收益。
私募是有业绩压力的,投资者持有私募也都是有资金成本的(每年1%-2%的管理费),中国股市的波动又不像美股那样拥有较好的趋势线,如果跟巴菲特一样持有不动,很容易被投资者抛弃。
于刚对自己的价值投资,描述为寻找行业和企业业绩的转折点,通过精准把脉行业和企业,在转折点到来前,买入持有,获得最丰厚的主升浪收益。
说的直白点,就是拿着些绩优股和潜力股,不断地来回做波段交易,通过波动交易获得更高的收益。由于A股个人投资者占到大头,在那个年代,有经验的投资经理是很容易通过做波段获得收益的。
在过往十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于刚多次捕获大牛股,又通过波段操作,获取了超越牛股上涨的收益,自2008年至今,年化收益超过30%,在资本市场声名鹊起。
虽然于刚也参与波段操作,但本质上还是价值投资的信徒。在那个投机和庄股盛行的年代,价值投资其实是孤独的独行者,市场更为津津乐道的是重组和各类题材炒作。
唐宋作为金融相关专业学生,在学校图书馆也算遍览中外投资书籍,虽然浅浅的了解过价值投资,但他最崇拜的还是交易型的游资和神秘的庄家。他也从各类小说和影视剧中形成了对私募的刻板印象,认为私募都是一个个性格彪悍的大庄家,通过操纵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于刚儒雅淡然的性格给唐宋展示了跟书本中资本大鳄完全迥异的样子,几次电话会议下来,于刚也给他上了价值投资的第一课。
不过也仅仅只在他脑袋中留下来价值投资的浅浅印象而已,毕竟那个年代是沾上重组就能原地三倍五倍的大涨,沾上游资和庄家就能连续数天涨停,而价值投资则需要数年的守候,才能等到花开的时刻。大致每一个初入市场的人,都是交易型选手吧。
虽然只是跟着于刚一起做过几次路演,但于刚那淡定、从容和儒雅的气质,还是给唐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刚作为一家200亿体量私募的掌舵人,一举一动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面对每天市场红红绿绿的K线,还能保持冷静、客观的思考,跳出波动之外,理性的看问题,实属难得。
大部分参与投资炒股的人,都很容易沉迷于日内的价格波动中无法自拔,但短期的价格波动永远是无序的,股价长期是称重机,短期只是投票器,在这个市场,只有极少数极具天赋的选手,才能把握市场的情绪脉搏,通过情绪投机获得远超市场的利润。
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短线频繁交易就是亏损的根源。不过,每一个新入股市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市场流传的一些传奇故事所影响,励志成为一代新的游资或者股神。然而,真正能实现稳定的投资者,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会在A股亏得遍体鳞伤后黯然退场,极小部分才会一直蹲守这个市场,眼巴巴的等待一轮牛市的解救。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