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的偏殿里,李治的气还没消,斜倚在胡床上。冯士良悄无声息的掀开珠帘,禀报皇后驾至。李治摆摆手,示意武媚娘进来。武媚娘施施然行了个礼,坐到李治身边。

“圣人可是为封禅之事发愁?”武媚娘开门见山问道。

“朝堂上争吵不休,朕实在头疼。”李治终于等到能诉苦的人了。

“这有什么。”武媚娘一边帮李治按摩头部,一边说:“太宗喜欢和群臣一起商量,每次议政总是让大臣们带着问题来。若是圣人不喜欢,就改一改形式,让大臣们先商量,商量好了,再带着结论来。吵架的事情不要在君前,让他们关上门在政事堂吵,吵完了,吵出结果了,再来面圣。”

李治眼睛一亮,果然每次有问题找媚娘,她都会给出直接的处理方法来解决。至于这个方法是好是坏,那武媚娘就不管了。反正你就说问题有没有解决吧。

李治说出了自己更深一层的忧虑:“其实朕更担心的是争吵背后的朋党问题,群臣递相朋附,忘公徇私。”

“此前因杜正伦与李义府派系相互攻扞,许圉师结党,朕深恐朋党之患,将他们全部驱逐。后来朕提拔上官仪为右相,以为他一直在朕身边,能领会朕的深意,肃清朝政,没想到一登上相位,把朕的嘱托全都抛诸脑后,也搞起结党那一套。现在上官仪的血还没干,许敬宗又开始了。”

“媚娘,这一批又一批的朋党,杀不完也贬不尽,你说这是为什么?”

李治想起就在元旦刚结束的时候,他在朝会上问百官,自己虚心求谏,为何百官竟然无人进谏。当时司空李勣怎么说来着?“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真是报应循环,李勣的话和当年长孙无忌的话居然一模一样。长孙无忌还在的时候,李治觉得所有问题都是因为长孙无忌专权,只要除掉这位辅政大臣就好了,现在长孙无忌倒是死了,可他理想中臣行君义、上下一心的朝局不但没有出现,反而朝着万马齐喑、朋党丛生滑落下去。

武媚娘心想,问题在哪,这还不清楚吗?自然是圣人天子您了。百官倒是想唯你马首是瞻,可你从来功归自己,过推别人,不粘责任,没有担当。当初杀长孙无忌,您刀磨的都冒火星子了,为了不担上杀舅父的罪名,还非要群臣进言,才装作不得已的样子无奈动手。您当朝堂上百官都是傻子吗?那么多双眼睛天天盯着您琢磨,您是诚心以待还是虚情假意,大家心里明白的很。

如果唐代有不粘锅,那李治绝对是大唐不粘锅的代言人。品牌solgan就是:“朕只想当一个仁孝的好皇帝,为什么你们总逼着朕杀人。”

武媚娘自然不会实话实说,她避开本质,瞄准表象:“我倒觉得是圣人多虑了。哪有朋党那么严重,不过是百官为了自保而拉帮结伙罢了。”

李治闻言皱眉;“自保?他们有什么可保的?怕朕吃了他们不成?”

武媚娘笑道:“他们不是怕圣人,而是怕同僚。天下承平日久,有品级的官员越来越多,可职位就那么多,都写在大唐律令中,不能随便增加。他们一个个眼睛通红的想往上爬,可上面位置就那么多,不把上面的拉下来,自己怎么坐上去。

媚娘以为,关键不是让他们不结党,而是让他们结什么样的党。

如今封禅是最紧要的,不能由着他们的私心坏了大事。与其让他们借着封禅的事由再暗戳戳的拉帮结伙,掀起党争,不如让他们以封禅为目标,正大光明的争。”

李治问道:“怎么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