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的保障是战斗力的来源之一,但决不能简单的认为军队的战斗力与待遇成正比,入关前的清军根本不存在饷银,军士的收入全靠统一分配的土地自行耕种,还有出征的掳掠所得。

清军的掳掠所得是否比明军固定军饷赏银更加优厚,很难说,但这种收入来源肯定极其不稳定,而且无论从朝鲜使节,还是从后金占领区逃回的汉人提供的情报中都有提到,后金占领区内物资匮乏、经济凋敝,无论满蒙汉生活都十分困苦,八旗军士尽管有分配的土地,但是要自己耕种,同时也要承担赋税和劳役,各种劳役名目繁多,例如打猎、制铁、修城、煮盐、运输物资等,压力同样不小。

对于家中没有包衣阿哈的旗丁来说,负担尤为沉重,皇太极时还曾特别关照这类旗丁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在乙巳之变后期的遵永之战中,皇太极曾特别下令,旗主和牛录额真不得选用家中没有劳动力的旗丁留受遵化永平断后,就是为了避免因他们伤残死亡导致家中贫困。

17世纪初的小冰河期不止霍霍了大明,同样在后金占领的辽东造成了粮食减产,入关前的二十余年,辽东灾荒时有发生,据记载天命年间的辽东饥荒,一石米的价格甚至超过了80两白银,人吃人的现象也不稀奇。不只是辽东的汉族人,八旗军中的在编旗丁也时有逃亡。

不过后金多次劫掠确实有效缓解了内部生存压力,使得他们没有在大饥荒中崩盘,而关内的百姓遭了灾,不想饿死就只能当流民了。

战斗力是看民众性格是否彪悍勇敢,或着什么虚无缥缈玄学的“民族性”,其实各民族的群体性格确实会因生存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只要是智人,那最大的共通性就是贪图安逸享乐。欧洲人吹嘘他们天性勇敢,认为自己天生就比黄种人要强悍勇敢。

同样的道理,太平洋战争前,日军也认为欧美士兵性格懦弱,民众承受能力差,但战争的结果是“怕死”、“娇贵”的美国大兵把动辄全军玉碎板载的日本踩在了脚下,抛弃部下逃跑的麦克·阿瑟成了成了昭和勇士们的太上皇。根本原因不在于双方的勇气有多大差异,而在于美国拥有更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国家动员能力。

中原汉地国家的武力强弱,关键在武器精良、而在于国家榨取民力、调动资源的能力,风气才会剽悍,从现实层面来讲,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没有民族主义、没有先进理念的封建社会,在整个社会生产力欠发达的农业时代,一个政权剥削吸血能力越强,越专制,御下越严厉的政权,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反而越强大。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明初卫所军人实际待遇并不高,却能屡屡出塞破胡,因为朱重八尽力重塑了自宋元以来中原政府羸弱的“榨取民力、调动资源”的军事能力,在明初实现了对全社会进行严格的人身控制和压榨,让每一分民力都用在刀刃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