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李桃揪住想跑的李木,问道:“让你抄的书怎么样了?”

李木忙点了点头,“抄完了抄完了,姐,我这就给你拿过来。” 说完就蹬蹬几步回房拿书。

李桃接过一看,字迹还算工整,她点了点头,“不错不错。”

她招呼来李富,把其中的两本放他手上,笑吟吟地说:“这是你二哥给你和你大哥抄的书,叫千字文和三字经,启蒙用的。往后晚上吃完饭后你二哥教你识字,先打个基础。等明年我们就从学堂毕业了,我送你跟你大哥去上学。”

实在是家里人手太少,要是孩子全去学堂,那家里上午就只有赵春娘一个人顶着,有些忙活不过来,等明年春天姐弟三人结业了就好多了。

李贵楞了愣,半天没反应过来,还是李木拍了拍他,“往后我带你识字,等有基础了,明年去学堂也学的快一些。”

他猛点了点头,手上紧攥着书,小声问:“那我哥呢?”

李桃想了想,“山上的鸡快能卖了,等卖了这些土鸡,到冬天山上就不养鸡了,到时候你哥回来过冬,跟你一起学。”

一听这话,李贵开心地笑了,“谢谢大姐,谢谢大哥!我会好好学的。”

李桃笑着拍了拍他,“好了,准备一下,我们一块去找给我们供原料的农人。”

在用了新的堆肥法后,根据他们秋收的麦子来看,亩产有二百四十斤左右,一亩地能出三百斤出头的麦秆、麦子磨了后能产七成的面和三成的麦麸。

而水田,北方少,种稻子的农人也少,亩产也不高,一亩地只能出一百四五十斤的稻谷,相对应的稻草也差不多这个数。只是在农村,稻草可算个好东西,在冬日,不少人家铺床充被、填充衣物都用的稻草,也因此稻草的价比麦秆要贵。

但是再价贵,自家也用不了这么多,能卖钱是最好的。

家里这些菌土的原料,通常都是李贵带着人去乡里买回来,李木早上要去学堂,下午就跟着李贵一起,兄弟两人从乡里吭吭哧哧运回来几万斤的原料。

秋收过后,农人难得的清闲了一阵,有几个老汉抽着旱烟眯着眼,晃晃悠悠坐在树底下乘凉,李贵一眼认出是之前卖给他们麦秆的农人。

“老叔,歇息呢?”

“哎,哎”,袁老汉站起身,“是李家两个小子啊,咋了,又来收麦秆子啊,我可全卖给你家了,自家就留了点做火引子。”

“不是,不是”,李木神神秘秘地一笑,“先前你们卖我们那些材料,我们又添了不少畜粪这类的好东西,没几天就沤成肥了,一文钱七斤,你要不要?拿回去堆个十天上下就能往田里堆了。”

袁老汉仔细一瞧他手上递过来的东西,另外几个老汉也凑过来看,黑乎乎的,瞧着是土又不是土,但看着确实肥力足,他纳闷道:“合着你们花大价钱买麦秆子回去是堆肥啊?哎哟,这可真是下大价钱了。”

李木摇了摇头,笑着说:“我们是拿去有用的,这是什么来着,副产品,虽说不是我们要的东西,但也是有大用的,想着往后我们要一直合作,有这种好东西得首先想到你们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