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阿悟即将出生时,父母已经去过几个地方打工谋生过了,而后几经周折,又回到了这个地方,虽然是父亲的老家,但他们住的房子不是自己家的。前文已经说过,父母成家时没有从祖父母那里分到一片瓦、一寸地,他们是白手成家的,一成婚就被赶出了家门。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概述为:家里成员多,生产资料有限,养不起这么多人。祖父母觉得,父母既然已经成家,那就让他们出去自力更生吧!
所以,阿悟一家人并没有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祖父母住在一个村,那个村是围屋结构,热热闹闹地住满二三十户人家,而阿悟家住在相邻的,更加偏僻的一个村,这个村原本也是整栋的围屋,从房屋数量来看,之前至少也该住有二十多户人家。而当阿悟一家搬进去时,整栋围屋已经非常破败,又因过于僻静,交通不便,大多数人家都搬走了,仅仅剩下三四户人家。
阿悟一家人住的房子算是跟人借来的,这屋子的主人早已对其弃之不住,只在里面堆放些木柴之类的杂物。等到阿悟一家搬来时,屋主就清出里面的杂物,腾出空间来让他们住进去。说是屋子,进了里面后却让人很难把它跟正常的屋子联系起来。屋内的光线很暗,四周到处很潮湿,幸亏洗漱区上方屋顶处空出了几片瓦,封上透明塑料膜,透进来几缕光,才使得屋内有些光线,勉强能认出东西来。
要是到了阴天,屋内光线极差,大多角落阴森森的,伸手难辨五指,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阴曹地府一般。这也就无怪乎这里的原有居民基本都搬迁出去了,这地方哪像是人住的地方啊?而仅剩下的两三户人家之所以还住着,大概是因为他们家里条件不好,暂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去处。
尽管这屋子的居住条件差,光线暗,白天、黑夜都阴冷得诡异,但对于无方寸之地可以立足的阿悟一家人而言,这屋子可算是上苍对他们一家人最大的眷顾了。至少他们有个窝了,至少他们不是流落街头,至少他们没有露宿室外。就当时情况来看,这屋子委实是他们不错的一个归宿了。此外,屋主是个善良的老婆婆,她看着阿悟一家人实在可怜,便把这老房子暂借给他们,并没有提出收他们高额租金之类的要求。在阿悟父母眼里,这个老婆婆可算是他们生命中遇到的一个贵人了。
阿悟童年的记忆便是从这个几乎被人们遗弃的村子开始的。那会儿,阿五大概四五岁了,他的双腿在两岁多时已经残疾。这门前的泥泞山路上,留下了一行行、一串串阿悟与小玩伴们嬉戏打闹的小脚印。小山村的空中,时常回响着阿悟玩耍时发出的银铃般的笑声,那欢快的笑声,伴着门前那条小溪“哗哗……”的水流声,一起漂向了远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