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短暂的宁静中,李晋早晨的话语像一股潜流,在村民之间悄然传播。他们在咀嚼食物的同时,也在咀嚼着那些关于耕耘与战争的思考。

“晋哥的话,你们怎么看?“一个村民打破了沉默,提出了话题。

“我觉得挺新鲜的,“另一个村民回应道,“以前从没想过,咱们每天干的农活,还能和国家大事扯上关系。“

“是啊,他说的有道理,“一个年长的村民点头附和,“咱们种地要顺应天时,国家大事也得看准时机。“

就这样,李晋的话语在村民之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理解李晋的深意,但这些话语无疑触动了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

而在不远处的小路上,一位路过的农家学者恰好听闻了这些讨论。他被这些朴实的话语所吸引,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意。这位学者停下了脚步,决定靠近一些,更仔细地聆听村民们的对话。

“你们说,晋哥讲的耕耘和战争,是不是有点意思?“阿牛一边嚼着饭团,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小梅拨弄着篮子里的蔬菜,思考着说:“我觉得李大哥说得挺对的。咱们种地要讲时节,打仗也得讲时机。两者都得用心,都得有准备。“

“诸位,你们刚才说的'晋哥',是何人?“中年人温文尔雅地问道。

阿牛抬头看了一眼,答道:“就是我们村里刚胜利归来的校尉李晋。你是谁啊?“

中年人微微一笑,自我介绍道:“我姓陈,是个云游四方的学者。刚才听你们讨论的,似乎颇有深意,不知可否详细说说?“

小梅见他气质不凡,便将李晋早晨的话大致复述了一遍。陈学者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这位李晋,没想到对战争的理解有这样的水平,当区区一个校尉真是屈才了啊。“陈学者赞叹道,“将耕耘与战争相提并论,不仅见微知著,更体现了对和平的珍视。这样的见识,实在难得。“

老张也来了兴趣,问道:“陈先生,您说晋儿这想法,能行得通吗?“

陈学者捋了捋胡须,沉吟道:“行不行得通,要看如何实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这样的思考,已经胜过许多人了。我倒想见见这位李晋,与他探讨一二。“

农民们听后,纷纷点头,对李晋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而陈学者的到访,无疑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带来了一丝新鲜的气息,也让李晋的想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思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