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心不愧是铁心,很快按照高黎的要求找到了搭炉子的工匠,在她的要求下,工匠们搭出了炉口偏高的琉璃炉子,更方便蘸取玻璃液。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铁心指导,完全不懂炉子的高黎定然会做出无数种尝试,这个问题在他前世就已经非常严重了,那就是他非常迷信自己的实践。

高黎又在自顾自的按照记忆开始吹制玻璃,形状不能说是美轮美奂吧,至少也可以说是丑绝人寰。成品的质量更是堪忧。

高黎看着一次次烧制的成品,总是有着透明度偏低、泡沫多、易碎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禁有些急躁。

“这破玩意儿怎么这么难,刚冷却就裂了,这可怎么办啊!”

铁心见状没好气道:“你又不是第一个烧琉璃的,找个烧琉璃的工匠问问不就行了,傻试什么呢?”

对啊,我可以找人问问啊!高黎忽然反应了过来,转过身给了铁心一个拥抱,而后一股脑地冲出了炉房,留下铁心自己在风中凌乱着。

“这算聪明还是不聪明啊……”

高黎的炉房就在城市近郊,在去往城里的路上,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前世的神秘“实践”。

当时是他代表学校去支教,那在西哲专业内算是很热门的社会实践了。

然而他去到乡村以后,非得帮着农民种地,还自以为可以发现什么现实的问题,能帮忙解决。

结果就是这个连铲子都不会用的少爷,用脚心蹬了一下午铲子,蹬的他双脚直疼。

这时候,路过的农民推着拖拉机,用了半个小时把剩下的地锄好了……

当时高黎有一种很诡异的感觉,自己是不是真的智力有问题。

这样的情况并不止在高黎身上出现,它是上个世纪欧陆学派知识分子的常见问题,也就是过于强调主观能动性,往往忽视一些非常表面的客观存在。

必须得改了自己这个毛病才行,高黎暗自下定了决心。

果然,在寻得了正经匠人师傅的帮助之后,在各种稳定剂的帮助下,成品也愈发精良了起来。

“不错嘛,这个晶莹剔透的程度,可以比得上品质不错的水晶了。”铁心端着成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毕竟这也是她全程参与的产品。

不过高黎仍然不满意这样的透明度,他忽得想起了玻璃透明工艺的进步来源于十五世纪,那个欧洲大幅度进口阿拉伯世界工艺的时代。

这也是欧洲文明弯道超车的关键,也就是融合了阿拉伯文明的大量技术与文化。

毕竟文艺复兴的兴起也源于阿拉伯世界整理的古希腊哲学典籍再次传入欧洲。

或许……可以从阿拉伯世界进口些技术?甚至于加深与他们的交流?

不过高黎很快便否决了后一个念头——中原王朝除了明清素来不是闭关锁国的,而明清之所以减少了与阿拉伯世界的往来,最关键的因素是小冰河期造成的西域凋敝。

曾经胡商满布的繁华城市,将会尽数沦为沙漠里的遗迹。

这是客观条件,自己不可能凭空改变温度降水,让丝绸之路重启。

既然自发的技术交流难以实现,那就只能靠进口技术了……

高黎不知道的是,他印象中的小冰河期,已经因为喜马拉雅山上那个巨大的飞船,悄然停止了。

虽然现在的冬天仍然十分寒冷,干旱莫说是西域,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关中,但气温的下降已经停止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