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真正能够读书的人家其实不多,有经济有能力的人家不多,有能力但没经济条件的人家也不多,老二就属于是第一种,大概刘兴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之中,只有老二是读书的那块材料,刘志江从开始上学就是班里的第一名,记性好,数学、语文成绩都很优异,尤其是数学,口算和心算是同龄学生中最快的,村里人都觉着将来能成为家里以后兴旺家里,和对社会做出很多贡献的有用人材。
整个村子里的人真正识字和会算账的人其实没有几个,大家在地里收成的时候,会把多余的吃不掉的卖掉给孩子凑学费,但同时总是怕遇到奸商、会欺骗老百姓,缺斤少量、且以较低价格购入,这时候就会想到请刘志江来帮忙算账和把关,刘志江在青年时代所展现的数学天赋,及计算的能力,已经在村子里面渐渐地展露头角,大家都对这个少年抱着欣赏和肯定的态度,村里出了个人才真的是祖上积累了多少的福报。
在刘志江读书之后,家里人也确实发现了他读学习的天赋,也是读书的那块料子,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初中、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只有老二在一直坚持读书,农村家里供个学生不容易,一直都是倾尽全家人的力量来支持他读书,他也争气,也赶上了国家推行高考的时候,那时候交通不便,去参加高考的时候,赶上刘志江得了痢疾,兄弟几人送他去高考那天赶着自制木车去送考,大雨过后路不好走,几个人推着车子泥土里水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拉着老二赶往考场,克服种种现实物质条件,兄弟姐妹们都很团结,为了能够让家里面出个人才也是齐心协力集全家人的力量来供他读书。
刘兴安对这个老二儿子也抱有希望,希望他有所成,刘兴安小时候是读的私塾,教书先生教会了刘兴安很多知识,珠算,为后来刘兴安去学校当老师,和供销合作社去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让他的眼界也很开阔,对于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各项考试制度有着清晰的认识,对这个二儿子抱着很高的期望,刘兴安的老婆也就是孩子们的母亲,也是出身自名门、在家里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识文断字,从来不和儿媳妇们计较,所以婆媳之间,很少有矛盾和摩擦,关系上处的都还不错,一整个家族都很和睦,生活上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还是都能够解决。(此时的经济问题和当时历史变革有很大关系)。
兴趣是一个人最大的的动力,刘志江对算数很感兴趣,这是后来,慢慢发现的对各种计算问题都能够口算和心算出来,对于稍微复杂的问题,他在纸张上稍微写画一下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在这方面展现的兴趣和天赋让村里的人都觉的不可思议,村里大概不知道多少代人才能够出来一个有这么优秀的青年人。
父亲对于刘志江展现的能力也很喜悦,经常有意无意的锻炼他的能力,让他承担了家里大多数的算账问题,同时也不时给他出一些鸡兔同笼的二元一次方程式,让他通过总和,来算出笼子里面有几只兔子和几只鸡的结果。但是这些对于刘志江来说都不是问题,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有学到这个数学上的成果,但是还是能够通过推算来完成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刘兴安给学到此类方程式的学生也曾出过这个问题,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答不出来,但是刘志江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验算,还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这方面的天赋确实是在同阶段中是比较超前的,大家对这他展现的能力也是由原来的不可思议到接受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刘志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毕竟某一方面的才能不是人人都能够有的,既然有了,未来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后期兄妹七个,只有刘志江一个人一直在读高中,其它的都早早的步入社会,或者去某其他的出路,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刘志江的母亲去世的早,最小的妹妹有了刘楠的时候,母亲就快不行了,那时候已卧床多月,妹妹回去看望母亲,抱着刘楠做不成饭,,把刘楠放在床上,过一会儿,小娃娃就开始哭了,外婆去抱起来哄她起床都已经很吃力了,更不说抱起来哄她了,到后期病痛已经很厉害了,如果是不生病的话,现在也有80多岁了,也能享受到儿孙们的福气。母亲的去世对刘志江的打击也大,毕竟是亲生父母,他心里也很痛,心里也有了一定的压力和担子,希望家里能够过的好一点,能够替父亲分担点。思想和心里压力太大,久而久之,越想越多,问题就慢慢的暴露出来,后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心里上的疾病发现的太晚,最后已经不能治愈,靠着药物来维持。
在刘兴安能照顾他的时候,对他也照顾的很好,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不管说自己的儿子媳妇,女儿等,管不管他,但是老父亲确实是很爱这个二儿子的,他也是尽心尽力的照顾,毕竟人活着,亲人都在,是这个家里莫大的福气,毕竟健康的身体,好好的活着,才是一个好好的念想,记得刘志江要下葬的时候,刘兴安一个人在院子里默默地流了很多的眼泪,大概这世间没有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实是真的残酷,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要坦然的接受这个事情。对于生命中哪些无常以及无可奈何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接受,毕竟有些事情无可奈何,靠人力无法改变,无法扭转,有时候失去也是一种得到。
本章已完 m.3qdu.com